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简 介
英文名异名茶蚜、茶二叉蚜、可可蚜、橘声蚜 茶二叉蚜学名Toxoptera aurantii(Boyer de Fonscolombe),属同翅目,蚜科。为害茶、柑橘、咖啡、可可等。偏南,北限未超过黄河,最北采地山东,西至四川盆地西缘和云南西部,东、南两向近国境线。各茶叶产区均有发生,局部密度较大。国外分布于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欧洲、澳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为害症状]成、若虫刺吸嫩梢、嫩叶汁液,被害叶多皱缩卷曲,严重时新梢不能抽出引起落果。排泄蜜露致煤污病发生。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安徽1年发生25代以上,世代重叠。(2)越冬及虫源。长江流域以卵越冬,华南多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无明显越冬现象。(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气温16~25℃,相对湿度70%以上的晴暖天气,茶树芽叶生长加快,茶蚜虫口迅速增长。②栽培因素。徒长枝、长势旺盛芽头多又嫩的茶园,或者幼龄茶园易于招引迁飞蚜,短期内茶蚜虫口骤增。③天敌。天敌很多,已鉴定的天敌多达50余种。重要的为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门氏食蚜蝇、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四条食蚜蝇和蚜茧蜂等。5月上旬至6月各类天敌大量出现,成为茶蚜种群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形态](1)成虫。分有翅蚜和无翅蚜2种。有翅蚜体长近2mm,黑褐色有光泽,前翅中脉分二叉,触角基部淡黄色,第3~5节依次渐短,第3节一般有5~6个感觉圈排成1列。腹背两侧各有4个黑斑。腹管黑色,比尾片长,基部有明显网纹。尾片中部稍缢,端部较圆,生有约12根细毛。(2)卵。长约0.6mm、宽约0.3mm,长椭圆形,初产时棕褐色,后转漆黑而有光泽。(3)幼虫。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触角第3~5节大体等长,第3节无明显感觉圈。无翅蚜稍肥大,近卵圆形,棕褐色,多细密网纹,网孔扁狭横置。触角黑色,各节基部乳白色,第3节无感觉圈。无翅若蚜体小色淡,浅棕或淡黄色。 生活习性 [习性]茶蚜趋嫩为害,在芽梢、嫩芽和嫩叶上刺吸繁衍,多在黄昏时飞迁至新的芽梢上为害。
[防治](1)农业防治。 剪除被害枝,集中处理。(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3)药剂防治。 ①发芽前,喷布99.1%敌死虫乳油,或99%绿颖乳油100倍液,可以消灭越冬卵。②果树生长前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或99%绿颖乳油2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