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简 介
英文名Cotton leafhopper异名棉叶跳虫、棉浮尘子、二点浮尘子、茄叶蝉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la (Shiraki)属同翅目,叶蝉科。除新疆外各棉区均有发生,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除为害棉花外,还可为害茄子、番茄、马铃薯、豆类、烟草、桑、葡萄、柑橘、杂草等33科77种植物。
[为害症状]以成、若虫吸取叶片汁液,棉叶受害后,初期叶片的尖端及边缘变黄,叶片向背面皱缩,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为害严重时,叶尖端及边缘由黄变红,后期还会由红变成焦黑色,最后叶片卷缩畸形,枯焦脱落。受害重的棉株矮小,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甚至枯死。除直接为害叶片外,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南京一年发生8~9代,湖北12~14代,广东14代。世代重叠。(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和卵在茄子、马铃薯、木棉、蜀葵、木芙蓉等的叶柄、嫩尖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湖北、广东等地冬季仍见成虫在豆科作物上繁殖。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棉区,全年均可发生为害。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不能越冬,虫源由外地迁入。在长江流域棉区,3~4月棉叶蝉先在杂草及其他寄主上为害,5月中下旬开始迁入棉田,7~8月繁殖最快,达到为害盛期,9月以后陆续离开棉田迁向其他寄主,并转入越冬。在黄河流域棉区,8~9月开始在棉田发生,9月以后陆续离开棉田迁向其他寄主,并转入越冬。(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平均温度在32℃左右时,相对湿度在70~80%时,适于大量繁殖,完成1代只需10天。温度下降到15℃以下,成虫行动迟钝,温度下降到6℃以下,失去活动能力。②栽培因素。沙地和高燥地比冲积土和砂质壤土的棉田受害重。氮肥过多、棉株疯长,易招致集中为害。密植棉田、早播棉田受害轻。零星分散棉田比集中连片棉田受害重。低洼排水不良及缺肥棉田,由于棉株发育不良,容易招致棉叶蝉的为害。③天敌。捕食性天敌有多种草蛉和蜘蛛,寄生性天敌有棉叶蝉柄翅小蜂。
[形态](1)成虫。体长约3mm,淡黄绿色。头冠中长与复眼间宽接近相等,在近前缘处有2个小黑点,黑点四周白色。前胸背板前缘区具3个白色斑点,后缘中央另有1个白点。小盾片黄色较深,小盾片基部中央、二基侧角及侧缘各有1个白色斑点。前翅黄绿色透明,端部色略灰暗,在端部近爪片末端处有1个明显的黑色小斑点,这是棉叶蝉成虫的主要特征。后翅无色透明。雌虫较宽大,腹面尾节正中有1根黑褐色产卵管。雄虫腹面尾节的中央处,两旁各具一块狭长并密生细毛的下生殖板,向后延伸超过尾端。(2)卵。长约0.7mm,宽约0.15mm,长肾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孵化前为淡绿色。(3)幼虫。1龄若虫体长约0.8mm,淡绿色,复眼棕黑色,口器长达腹部第7节,中、后胸两侧各有1个乳状突起的翅芽。2龄体长约1.3mm,口器长达腹部第5节末端,前翅芽伸至后胸末端,后翅芽长达腹部第2节前缘。3龄若虫体长约1.6mm,口器长达腹部第1节,前后翅芽分别伸达第1及第2腹节末端,在前胸背板后缘出现2个淡褐色小点,前后翅芽的内侧各有一淡色黑点。4龄若虫体长约1.9mm,口器长达后胸末端,前翅芽伸达第2腹节末端,后翅芽长达第3腹节前端。5龄若虫体长约2mm,头部复眼内侧有2条斜走黄色隆线,胸部淡绿色,中央灰白色,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淡黑色小点,小点四周环绕黄色圆纹,前翅翅芽黄色,长达第4腹节末端。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一般多在叶片背面取食,喜食幼嫩的叶片,夜间或阴天常爬到叶片的正面。一受惊扰,迅速横行或逃走。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叶中脉内,卵期5.3~13.7天。成虫寿命6~10天,最长12~20天。(2)幼虫。1、2龄若虫,常群集于靠近叶柄的叶片基部为害。若虫各龄期长1.3~6.2天,整个若虫期为5.6~20.5天。
[防治](1)农业防治。 棉田宜集中连片种植,适时播种,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多施有机质肥料,不要偏施氮肥,及时防旱抗旱和排渍,适时打顶,促进棉花健壮生长,早发早熟。(2)生物防治。利用有利于天敌繁衍的各种耕作栽培措施,减少施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利用多种自然天敌控制棉叶蝉。(3)药剂防治。注意棉叶蝉数量变化动态,当棉叶尖端开始变黄时页面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20%叶蝉散乳油 800倍液,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500倍液,或20%扑虱灵乳油 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2 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 2 0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