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溯农图片

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茶黑毒蛾


简 介

英文名异名茶茸毒蛾 茶黑毒蛾学名Dasychira baibaranaMatsumura,属鳞翅目,毒蛾科。为害茶、油茶。近年来在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局部茶园暴发成灾,为害日趋严重。我国主要分布于大致以长江为北限,南至台湾及福建、广西、云南南部,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国外分布于日本东亚特有。

[为害症状]幼虫咀食茶树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把叶片、嫩梢吃光。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安徽、浙江1年发生4代。(2)越冬及虫源。主要以卵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3)发生因素。该虫喜温暖潮湿气候,高温干旱年份发生少。

[形态](1)成虫。雌蛾体长16~18mm,翅展36~38mm,雄蛾稍小成虫体翅褐色至栗黑色,触角雄蛾为长双栉齿状,雌蛾为短双栉齿状前翅基部色深,外横线黑色,细而弯曲,近顶角处具颜色不一的纵纹3~4条,翅中部近前缘处具1灰白色近圆形斑块,下方有1黑褐色斑块,外下方生1白斑点后翅色较浅,无斑纹,腹部纵列黑色毛丛3~4个足被长毛,静止时多毛的前足伸向前面。(2)卵。直径0.8mm,扁球形,或球形,灰白色至黑色,坚硬,中央通常有凹陷,无光泽。(3)幼虫。共5龄,各龄幼虫形态差异较大初孵幼虫有小刺状长毛,幼虫老熟时体长23~30mm左右头部褐色至黑褐色,背中及体侧有红色纵线,各体节疣突上多白、黑色细毛,作放射状簇生前胸两侧有较大的黑色毛瘤,毛瘤上有多根长毛向前伸出腹部第1~4节背面各有1对黄褐色毛束耸立、毛密而排列整齐的毛刷第5节背面有1对白色毛束,短而较稀疏第6、7节背中央各有1个翻缩腺,椭圆形凹陷,浅黄色第8节背面有1束灰褐色毛丛,向后斜伸。(4)蛹。体长13~15mm,黄褐色有光泽,体表多黄色短毛,腹末臀棘较尖,末端有小钩蛹外有丝质的绒茧。(5)茧:椭圆形,多细茸毛,松软,棕黄色。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白天栖于茶丛枝干及叶片背面,黄昏后开始飞翔活动,有趋光性,雄蛾扑灯较多雌蛾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交配后1~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老叶背面、茶丛下杂草上,卵块一般有卵粒20~30粒,多达100粒以上,排列整齐,或不整齐,有的重叠成堆每雌产卵100~300粒,卵期7~10天。(2)幼虫。初孵幼虫群集性很强,常停留在卵块四周取食卵壳,以后群集于茶丛中、下部叶片背面取食叶肉2龄后开始分散,并迁至茶丛嫩叶背面为害多在黄昏至清晨取食幼虫有假死性,受惊时则吐丝下垂,或卷缩坠落老熟后在茶丛基部土隙中、枯枝落叶下、树干分杈等处结茧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深埋,或烧毁。生长季节注意摘除卵块。在低龄幼虫未分散为害前,将群集的幼虫连叶剪下,集中消灭。盛蛹期进行中耕培土,在根际培土6cm以上,稍加压紧,防止成虫羽化出土。修剪茶树地下枝、内膛枝、病虫枝,改善茶树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茶园着卵量。(2)药剂防治。卵孵盛期至幼虫三龄前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以1亿个多角体/毫升为宜,或Bt(100亿孢子/克)50倍液,或白僵菌菌粉(50亿孢子/克)50倍液,或0.2苦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液2000~3000倍液,或每克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500~3000倍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