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溯农图片

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大蓑蛾


简 介

英文名Cotton bagworm异名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虫 又称为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学名:Clania variegataSnellen,异名Cryptothelea variegataSnellen、Cryptothelea formosicolaStrand。属鳞翅目,蓑蛾科。为害茶、桑、苹果、梨、桃、李、杏、梅、葡萄、板栗、核桃、柿、枇杷、柑橘、龙眼、泡桐、法国梧桐、刺槐、榆、白杨、柳、桂花等,我国分布于最北吉林长春,黄河以南才较常见,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限自河北、山西、陕西西斜,至甘肃武都、宁夏灵武一带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墨脱。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为害症状]低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下1层上表皮,形成不规则半透明斑。长大即取食叶片成不规则孔洞。发生较多时,茶丛叶片被咬食成千疮百孔,被害叶易脱落。发生严重时将局部叶片全部吃光,仅存秃枝,甚至引起茶树死亡。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华北、华东、华中一年发生1代,广州2代。(2)越冬及虫源。以老熟幼虫在蓑囊中越冬。(3)天敌。南京瘤姬蜂、大蓑蛾黑瘤姬蜂、费氏大腿蜂、瘤姬蜂、黄瘤姬蜂、寄蝇。

[形态](1)成虫。雌成虫体长约25mm,无翅,体肥大,粗壮,米黄色,体被淡黄色细毛,腹部末端有环状茸毛。雄成虫体长约15mm,触角羽毛状,翅黑色,体褐色,前翅外缘有5~6个透明斑,翅面上的鳞粉很少。(2)卵。椭圆形,直径0.8~1.0mm,淡黄色,有光泽。(3)幼虫。雄体长18~25mm,黄褐色,蓑囊长50~60mm;雌体长28~38mm,棕褐色,蓑囊长70~90mm。头部黑褐色,各缝线白色。胸部各节背板黄褐色,上有黑褐色斑纹,侧面观大致排列成2行。腹部淡黄褐色。胸足发达,黑褐色,腹足退化呈盘状,趾钩15~24个。(4)蛹:雄蛹长16~23mm,黑褐色,有光泽;雌蛹长25~30mm,红褐色。(5)护囊。护囊长40~60mm,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有时附有少数枝梗,排列不整齐。

[习性](1)成虫。雌多于雄,雄羽化后离开蓑囊,寻觅雌蛾。雌成虫羽化时,脱下的茸毛充塞于袋囊排粪孔外,这是识别雌成虫羽化的标志。雌成虫羽化后不离开蓑囊,在黄昏时将头胸伸出囊外,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交尾,交尾多在13~20时。雌成虫将卵产在蓑囊内,每雌可产3 000~6 000粒。(2)幼虫。幼虫孵化后在蓑囊内停留2~7天,然后从蓑囊中爬出,吐丝下垂,随风飘散至寄主上。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潜伏其中,并吐丝将蓑囊与叶片连缀,取食时将身体伸出蓑囊外,取食完后缩入囊中。随着虫体增长,袋囊亦不断加大,并以大型碎叶片,或短枝梗零乱地缀贴于袋囊外。越冬前,老熟幼虫吐丝将蓑囊缠绕在枝条上,并用丝封闭囊口。

[防治](1)农业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摘除护囊并销毁。(2)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孵化后脱囊分散期。此时幼虫耐药力低,易于防治。用青虫菌粉剂1 000倍液,或20%抑食肼悬浮剂 400~6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 1 500倍液,或25%广克威乳油 1 500倍液,或40%新辛乳油 1 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 2 5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悬浮剂 3 000倍液,或20%高氯?马乳油 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 3 0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活孢子/ml)100倍液喷雾。隔5天喷1次,连续2~3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