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简 介
英文名Tea white scab异名茶树点星病、茶树白斑病 茶白星病为害春梢,病叶制成干茶,具有恶臭气味和苦涩味,对成茶品质影响很大。安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茶区均有发生,多分布在高山茶园。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嫩叶、芽及嫩茎。(1)嫩叶:嫩叶发病,叶面初生 淡褐色湿润状小点,后渐扩大成直径0.5~2mm的圆形小斑,病斑凹陷,呈灰白 色,边缘暗褐至紫褐色,与健部分界明显。潮湿时,病斑上生细小黑点。病斑多时,可数个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2) 叶柄及嫩茎:叶柄及嫩茎发病,病斑初为暗褐色,后变灰白色,严重时病部以上组织枯死。
[病原]茶叶叶点霉Phyllosticta theaefoliaHara,属半知菌亚门。(1)形态:①分生孢子扁球形,暗褐色,大小(32~80)μm×(32~80)μm。②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3~5)μm×(2~3)μm。(2)特性:分生孢子在2~30℃之间均可萌发,但以16~22℃为最适温度。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 (3)寄主:茶树等。侵染循环 [侵染](1)病原越冬:病原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活体病叶组织中越冬,枯死病叶上的病菌虽可越冬,但活力低。(2)传播:春季当气温在10℃以上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在水湿条件下萌发进行侵染。主要从茶树幼嫩组织的气孔或叶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2~5天即出现新病斑。以后。病斑上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从而引起病害扩展蔓延、流行。(3)发生时期:每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
[发生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20℃左右,大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最有利于 病害发展。一般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加重。幼龄茶树适于病菌侵染,发病重。春茶期重于秋茶期。土壤贫瘠,管理不善和过度采摘均加重病害的发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增施磷、钾肥,合理采摘,促使树势健壮,以提高抗病力。②分批采茶、及时采茶可减少该病侵染,减轻发病。③茶园应注意雨季开沟排水,降低相对湿度。④及时清除茶园及周围杂草,夏季园地铺草以助抗旱保树。⑤冬春季节结合修剪进行病残枝叶的彻底清除。(2)化学防治:①春茶萌芽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5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②倍式波尔多液。非采茶期还可喷0.6%~0.7%石灰半量式倍式波尔多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