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溯农图片

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茶红锈藻病


简 介

英文名Tea red rust 茶红锈藻病为害茶树1~3年生枝条,引起枯梢,连年发生则树势衰退,乃至全株死亡,成为茶园大面积衰退的重要原因。广东、海南、湖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省。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茶树枝干,叶片、果实也可受害。(1)枝干。发病初期在枝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灰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块,逐渐扩大后呈紫黑色,包围枝干。在多雨季节,病茎上呈铁锈色,即病原藻类的子实体。枝干被害后,生长受阻,芽叶生长缓慢、瘦弱,进而叶片变褐,全叶干枯脱落。严重时,枝干呈紫黑色,叶片稀疏,甚至形成光杆。(2)叶片:主要为成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稍隆起,直径5~6mm,边缘紫红色,中央灰色或褐色,有时病斑边缘有1透明的绿色环,病健分界明显。有时病斑正反两面均出现橙红色毛状子实体。

[病原]病原为寄生性绿藻Cephaleuros parasiticusKarsten,属藻类。①孢囊梗较粗短,长77.5~272.5μm,梗顶端膨大,上生1~3个小梗,每小梗上顶生1个孢子囊。②孢子囊。橙红色,圆球形或卵圆形,大小(36.7~43.1)μm×(29.7~32)μm。遇水时从游动孢子囊中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生鞭毛2根。 侵染循环 [侵染](1)病原越冬:病原藻以营养体在病枝皮层组织内越冬。(2)传播:春末夏初湿度大时产生游动孢子囊,遇水释放出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刚变硬的茎部,由皮层裂缝侵入,在寄主细胞组织间扩展蔓延,从而引起病害。以后营养体不断发育,遇适宜温湿度,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3)发生时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2个发病高峰。

[发生规律]一切引起茶树生活力下降的不良环境,都会诱致茶红锈藻病的发生。(1)寄主抗性。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2)环境因素。雨量大、降雨次数多易发病。(3)栽培因素。茶园土壤肥力不足、保水性差,易旱、易涝,造成树势衰弱或湿气滞留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对茶园实行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抗病性,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干旱地区要注意灌溉保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茶园中。及时铲除发病中心,病枝叶带出园外烧毁。(2)化学防治:发病重地区,可在每年病原物传播期前非采茶期喷0.5%~0.6%石灰半量式倍式波尔多液喷雾,或0.2%硫酸铜溶液喷雾,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