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圆赤星病 1971


茶圆赤星病

简 介

英文名Tea red scab 茶圆赤星病为害茶树。茶树发病后生长不良,茶叶细小,病叶制成的干茶具苦涩味,对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以山高雾大的茶园发生较多。

[为害症状]多发生在嫩叶和成叶上,偶而老叶也发病。(1)叶片:初生赤褐色小点,渐扩大为圆形小斑,中央凹陷呈淡褐色,边缘有暗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后期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黑色小点和灰色霉层。本病症状与白星病相似,只是病斑中央颜色较白星病深,在潮湿时,有灰色霉层,而白星病无霉层。(2) 叶柄、嫩梢:该病与白星病症状极为相似,但白星病病斑后期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不形成灰色霉点,而是形成稀疏的小黑粒点。此外,白星病大多在高山茶区发生,而圆赤星病在低海拔的丘陵茶园发生。

[病原]茶尾孢Cercospora theae(Cav.) Breda,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大小(29~43)μm×(3~4)μm。分生孢子鞭状,无色或灰色,有4~6个分隔,大小(42~106)μm×(2.5~3.5)μm。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引起病害。产生新的病斑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不断地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春、秋雨季均可发生。但以4月上、中旬早春发生为多。

[发生规律]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该病亦属高温低温型病害,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宜病害的发生。凡管理粗放、采摘过度、肥料不足,引起树势衰弱的茶园,发病较重。平原低洼、潮湿的茶园及高山多雾的茶区易发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栽抗病品种,如龙井茶、毛蟹、黄叶早等。①增施磷、钾肥,合理采摘,促使树势健壮,以提高抗病力。②分批采茶、及时采茶可减少该病侵染,减轻发病。③茶园应注意雨季开沟排水,降低相对湿度。④及时清除茶园及周围杂草,夏季园地铺草以助抗旱保树。⑤冬春季节结合修剪进行病残枝叶的彻底清除。(2)化学防治:①春茶萌芽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5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②倍式波尔多液。非采茶期还可喷0.6%~0.7%石灰半量式倍式波尔多液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