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芒果褐色蒂腐病

芒果褐色蒂腐病

简 介

英文名Phomopsismangiferae Ahmad

[为害症状]黑色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贮运期发病。发病初期蒂部暗褐色,无光泽,病健部交界明显;后病部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病害扩展极快,常温条件下,3~5天全果变黑,病部表皮逐渐见集生黑色小粒,孢子角褐色,有光泽。剖开病果,果肉液化,有甜味。

[病原]病原为芒果褐色蒂腐病菌P.mangiferaeAhmad。(1)形态:分生孢子器为黑色,单生。分生孢子单孢,无色透明,从形态上可分为A2型孢子和B2型孢子,A2型多为椭圆型,大小为(4.9~9.7)μm(7.3)×(1.7~3.6)μm(2.7);B2型为线形,大小为(14.3~33.8)μm(24.3)×(1.2~2.2)μm(1.7)。(2)特性。在28℃下不同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菌落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为白色疏松状,菌落边缘平整,直径为64.7毫米,其背面中部为黄褐色,边缘为浅黄色;在肉汁胨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至灰色且浓密,菌落呈轮纹状,直径为40.7毫米,其背面为灰褐色;在玉米粉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且浓密、发达菌落呈轮纹状,直径为46.5mm,其背面中央呈黑褐色,边缘为黄色;在查氏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且浓密发达,呈羊毛状,菌落边缘不规则,直径为41.4毫米,其背面为黄色。

[发生规律]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较大,19~31℃是其生长适宜温度区,25~31℃为最适温度区,低于13℃或高于34℃时,病原菌停止生长。病菌最适生长pH值在6.0~6.5间,偏酸性。光照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遮光培养下病原菌的气生菌丝虽然繁茂,却不产生分生孢子器,而在各种光照处理区中,病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分生孢子器,由此可知,光可以诱导该菌分生孢子器的形成。从光的波长看,黑光蓝光>绿光>红光,显然,较短波长的可见光照更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器的形成。

[防治]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