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estnut anthracnose 栗炭疽病是板栗主要病害。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均有发生。引起大量果实腐烂,种仁腐烂不能食用,也危害新梢和叶片,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害症状](1)枝干。嫩芽受害,呈水渍状如开水烫伤后萎蔫枯死,潮湿时上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小枝发病易风折。发病栗树基部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上上有小黑点。(2)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形至圆形,褐色或暗褐色,有红褐色的细边缘,并沿叶脉或叶柄扩展,有许多小黑点。通常对栗树影响较小。(3)果实。发病球苞上病斑为褐色,有小黑点;果实发病多从果顶开始,沿侧面扩展到果底,果皮变黑,生有灰白色的菌丝体。果仁发病呈近圆形坏死病斑,褐色或黑褐色;后腐烂干枯形成空洞,俗称“黑尖果”。生长期发病,造成早期落果。 [病原]病原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寄主表皮下或表皮细胞内,暗褐色至黑色,形状自薄盘状至座褥状,变异较大,直径40~1 000μm以上。分生孢子梗通常较短,有时长达60μm,无色或基部褐色,无或有分隔。在分生孢子梗之间,或在分生孢子盘边缘生数目不定的褐色至黑色刚毛,有时不生刚毛。刚毛较分生孢子梗显著为长,基部色较深,厚壁,有分隔。分生孢子五色,单细胞,椭圆形、圆柱形或棒形,两端钝圆,平均(12~19)μm×(4~6)μm。分生孢子聚集成堆时呈淡红色至桔红色。 [侵染]病原以菌丝态在活体的芽、枝内潜伏越冬;或在病叶、病果中为越。4、5月份小枝或枝条上长出黑色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经皮孔或自表皮直接侵入。贮运期间不再侵染。 [发生规律](1)时期。通常采后第1个月为腐烂高峰期,期间果实失水越多,腐烂越快。(2)气候因素。果期雨水多,日照少,发病重。采收期气温高(26~28℃),湿度大,利于发病。(3)栽培因素。管理粗放,害虫为害重,发病普遍且严重。(4)采收。采后栗棚、栗果大量堆积,若不迅速散热,腐烂严重。 [防治](1)农业防治:全园深翻,结合修剪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管水,增强树势。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剪除过密枝和干枯枝。(2)药剂防治:冬季清园后喷40%灭病威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5月份间和8月上旬,各喷1次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