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异名梨丸蚜虫 梨北京圆尾蚜学名:Anuraphis piricola Okamoto et Takahashi属同翅目,蚜科.为害梨辽宁、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群集梨的嫩叶背面刺吸汁液,使被害叶呈不规则的扭曲卷缩常变红,早期脱落,影响枝叶生长,削弱树势在艾草上多于根部群集为害。 [发生规律]以卵在梨树枝干上越冬,次春梨树发芽期越冬卵孵化,到嫩叶背面为害、繁殖至秋季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再迁飞到梨树上为害繁殖,胎生性蚜,雌雄交尾产卵,以卵越冬。 [形态](1)成虫:①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mm,体略呈卵圆形,淡黄色、淡绿色或红色头部淡褐至黑褐色;复眼较大、赤褐色;触角丝状6节,淡褐色,各节端部淡黑色前胸背板每侧在前侧角处有2对瘤腹部较大近圆形;腹管较细小,呈圆筒形,表面略有齿状小突起;尾片短阔略成半圆形、上生10根刚毛足淡黑色,跗节2节,爪色深暗。②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mm,头、胸部淡黑色,腹部淡黄、淡绿或红色触角丝状6节、淡黑色胸部较发达,翅膜质透明,翅脉较粗淡黄褐色,前翅中脉2次分叉呈3支腹部较大椭圆形,第1~6节在气门旁及亚中部各有1个小瘤;腹部第1、2对气门互相接近其他特征如前胸背板、腹管、尾片及足等同无翅胎生雌蚜。(2)幼虫:若虫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较小,复眼红色有翅若蚜胸部较发达,具翅芽。 [防治]参照绣线菊蚜发生不严重的情况下,结合管理及时摘除被害嫩叶,消灭叶上蚜虫。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