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梨蝽

梨蝽

简 介

英文名Pear stink bug异名梨蝽象、花壮异蝽;俗名臭板虫、臭大姐 梨蝽学名:Urochela Luteovaria Distant。属半翅目,蝽科。为害梨、苹果、山楂、杏、桃、李、沙果、樱桃、海棠等。梨树的重要害虫。国内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限由东向西,逐渐南倾,最南采地福建建阳、江西安福,湖南靖县、广西龙胜及云南河口,东面临海,西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华北至西南局部地方密度大,有群集性,是梨果的重要害虫。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东亚特有。

[为害症状]不仅为害新梢、叶片,还严重为害梨果,吸食梨果果汁,使被害梨果表面木质化后停止生长,一个被害果实表面呈褐色并凹陷,形成失去商品价值的畸形果。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2龄若虫于梨树粗皮缝中或皮下越冬。(3)发生特点:据观察,在辽西北地区,春季梨树发芽时出蛰,以后逐渐分散为害。6月下旬至7月份成虫大量发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梨蝽象开始交尾产卵,卵集中产于梨树的粗枝裂缝或阴暗枝杈处,卵期10~12天,孵化出的小若虫经短时间活动为害,9月下旬便潜伏越冬。

[形态](1)成虫:体长11~13mm,椭圆形,体灰褐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前翅革质部均具黑色细刻点,前胸背板近前缘有1黑色“八”字形纹。(2)卵:椭圆形,浅绿,20~30粒成块,外覆黄白色。(3)幼虫:共5龄。初孵黑色,触角为5节,前胸背板两侧具黑色斑纹,腹部棕黄。

[习性]成、若虫在高温中午前后多群集在枝干背面静止不动,傍晚陆续分散到枝干上取食。

[防治](1)农业防治:①在梨树休眠期,刮除树干和大枝基部的粗枝、老翘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代若虫,减少虫源,大幅度降低虫口基数。②当梨果长至拇指大小时,进行套袋,套袋对苹果梨大果型梨品种尤为适用,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梨蝽象的为害,并可兼防其他虫的侵染和为害。③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前,在梨树枝杈树干下部束干草把或丙纶袋片,诱集成虫产卵,捕杀卵块。(2)药剂防治:①春季在梨树发芽前2~3天用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成5~10倍液,或在树干上、树杈下方涂5cm宽的药环,3~5天后既可产生药效。大树涂干时,需先把老、翘皮刮掉呈环状,露出一圈光滑的新枝,然后用脱脂棉或吸水纸蘸取药液缠在刮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扎保湿,15~20天去掉包扎物。②春季在越冬代若虫出蛰但未分散以前,对树体喷25%阿克泰500倍液,或5%功夫3 000倍液等。③夏季在梨蝽象群栖时,可以使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等药剂对其进行集中消灭。④秋季在卵孵化盛期,特别是已有小量初孵若虫开始刺吸为害时,对树体喷施25%氰戌菊酯2 500倍液、10%灭多1 500倍液,或可以明显地压低越冬代若虫的基数。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