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

简 介

英文名Fall webworm异名秋幕毛虫 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为害苹果、桃、李、海棠、山楂、梨、杏、樱桃、葡萄等300多种植物。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和嫩枝,低龄啮食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膜状,日久干枯,稍大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者食成光杆。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辽宁一年发生2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蛹茧在树下,枯枝落叶等被物下及各种缝隙中越冬。(3)发生特点:(4)天敌:主要天敌有白蛾孤独茧蜂、白蛾聚集茧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

[形态](1)成虫:雄蛾体长8mm,翅展3236mm,雌蛾体长llmm,翅展31~44mm。体、翅为自色。雄蛾触角双栉状,雌蛾触角锯齿状。复眼圆大,黑色。下唇须短小,侧而黑色。嚎短而弱,头胸被自色粗长毛。前翅R2、R3、R4、R5脉共柄,M1脉山中室前角发出。越冬代大部分雄成虫和个别雌成虫,前翅散布数目小等的淡黑色斑点;夏季代仅少数雄蛾前翅有淡黑色斑点。后翅SC+R,脉山中室中部发出;RS和M1脉中室前角发出;M2、M3脉共短柄,山中室后角上方发出,CU1脉山中室后角发出。后翅通常无斑。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胫节及跗节大部分为黑色;前足胫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后足胫节无中距,只有短距。(2)卵:半球形,直径0.4~O.5mm。初产呈绿色,微带闪光,孵化前变为灰褐色,表而具有规则的小凹刻。卵块单层排列,覆盖自色鳞毛。(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黄河二角洲地区发现的为黑头型,头黑色,有光泽。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均为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生有白色长毛丛,混有少量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镶黑边;胸足黑色。腹足、臀足外侧黑色,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4)蛹:暗红褐色,长8~15mm,粗3~6mm,头部、前胸和中胸布满皱纹;后胸及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密布浅而凹的刻点,胸背中央有1条纵脊。腹部末端有排列小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5)茧:椭圆形,黄褐,或暗灰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构成网状。

[习性](1)成虫:新羽化成虫在树干、墙壁等直立物上栖息,成虫在树叶背面产卵,极少数在叶正面产卵,孵整齐排列,成虫产卵量平均在500~1 000粒之间,卵的孵化率在95%以上。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行力不强。(2)幼虫:初孵幼虫数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在网内群居后取食叶片,随幼虫生长网幕不断扩大。幼虫耐饥能力强,可停食4~15天,借助交通工具及风力远距离传播蔓延。初孵幼虫成群聚集吐丝结白色网幕,1~4龄群集在网幕内取食,仅食叶肉,留下叶脉。网幕一般多分布在树的外部、顶部,随着龄期的增大,网幕增大,4龄以后分散为害,5龄以后食量增加,6~7龄不仅食叶肉,也食叶脉,大量发生时,短时间将整株树木的叶片食光,仅留下叶柄。

[防治](1)植物检疫:严格检疫,不让美国白蛾人为扩展传播。(2)农业防治:每日黄昏或清晨进行人工捕杀。在幼虫网幕期,剪除网幕、集中烧毁或深埋。树干围草把诱蛹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在离地面1m左右外围草把,老熟幼虫爬入里面化蛹,隔5天换1次草把,并将解下的草把烧毁。(3)特理防治:苗圃设黑光灯诱杀。(4)药剂防治:①幼虫发生期,一般化学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对其都有效,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或速灭杀丁20%乳油3 000倍液,或来福灵8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但不能重复使用一种药剂,喷药时一定要喷仔细均匀,不能漏喷。可选灭幼脲3号,或20%除虫脲悬浮剂,或20%杀铃脲悬浮剂对仿生型农药。其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②保护和释放天敌,应用性诱剂及BT制剂等生物防治方法。BT制剂为细菌类生物农药,对美国白蛾毒性强、杀虫快,残效期可达2周以上,使用浓度为1 000倍。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