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Plum leaf blister 李红点病引起李树早期落叶,影响产量甚大,重症园减产40%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也可受害。(1)叶片: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的近圆形斑点。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加深,病部叶肉也随着加厚,其上产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到秋末病叶转变为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使叶片卷曲,并出现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叶色变黄,造成早期落叶。(2)果实:果实受害时果面上产生红色圆形病斑,稍隆起,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粉点,此外病果多畸形。 [病原]李疔菌Polystigma rubrum (Pers.)DC.,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多点霉菌Polystigmina.rubra (Desm.)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分生孢子器椭圆形或圆形,也有不规则形,埋生在子座内,器壁橙红色,直径为112~320μm。分生孢子线形,弯曲或一端呈钩状,无色,单胞,大小(24~60)μm×(0.5~1)μm,从分生孢子器内挤出时呈杏黄色卷须状的孢子角。这种分生孢子的作用实质上是性孢子,此种分生孢子器也称性孢子器。子囊壳埋生在叶背面的子座内,乳状孔口外露,球形。子座肉质,橘红色,以至发病叶呈现红斑。子囊壳壁红褐色,顶端具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孔口外露,直径为128~272μm。子囊棍棒状,无色,大小(72~88)μm×(10~13)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圆柱形,或稍有弯曲,大小(10~14)μm×(3~4)μm。 (2)寄主。为李树、欧李、稠李、山定子、扁桃等李属植物。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为害。分生孢子器于7~8月成熟,子囊壳则在10~11月叶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玫瑰皇后、黑琥珀李抗病性差,易感染红点病。(2)环境因素。多雨年份或雨季发病重。(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管理粗放、树势弱的果园易发病。 由于各地气温不同,降雨量不等,发病时期也各异。哈尔滨、绥棱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达到高峰,低温多雨年份或植株和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较重。 [防治]①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0.5度石硫合剂。②在李树开花期及叶芽萌发期,喷0.5∶1∶100式波尔多液或琥珀酸铜0.5%液,进行预防保护。③加强果园管理,彻底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此外,秋翻地或春刨树盘,也可减少侵染源。同时注意排水,勤中耕,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