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苹果疱性溃疡病

苹果疱性溃疡病

简 介

英文名Apple tree blister canker异名苹果疱性晌枯病 苹果疱性溃疡病俗称苹果发疱性干腐病,引起树枝干干枯,重者全株死亡。危害发生在四川、云南。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主干的枯桩大伤口附近,健康树的主、侧枝或大枝基部的锯口部位。病菌从这些部位的伤口侵人,先引起木质部腐朽,继而由木质部向外扩展,侵害树皮。树皮发病后,初期出现椭圆形或卵圆形泡状突起病斑,病斑红褐色,水渍状,表面光滑,柔软。病皮内部有乳黄色与淡褐色交错的斑纹,病部边缘尤为明显。以后病部逐渐扩大,失水干缩,表皮爆裂,形成许多三角形小裂口,并开始形成病菌的子座。子座初期小而分散,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灰黑色,中央扁平。后期,子座四周表皮脱落,边缘略隆起,外观似纽扣。这些纽扣状物密集连片,暴露在树皮表面,有似蜂窝状。子座容易与周围树皮分离,天气干燥时,周围树皮断裂、脱落,但子座仍固着在木质部上。子座脱落后,在木质部表面留下一圈黑色斑痕,可保持数年。横切病枝观察,可见横断面木质部颜色较深,呈扁形,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病部纵切面有暗褐色纹线向上伸展。病枝上的叶片变黄,逐渐枯死,严重者全树死亡。

[病原]病原为陷光盘菌Nummularia discreta (schw.) Tul.,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座单个子座呈杯状或盘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3~7)mm×(5~13)mm,边缘隆起,中部下陷,灰黑至黑褐色,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子囊壳长卵圆形至圆筒形,有长颈,孔口外露呈瘤状。子囊壳极薄,黄褐色,后期与子座分离成袋状,悬于子座腔中。子囊圆筒形,顶部钝圆,壁较厚,含淀粉质粒;基部较细,有短柄,无色透明;大小(105~165)μm×(12.5~17.5)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行排列。子囊孢子单胞,幼嫩时为椭圆形,无色,成熟后呈球形,暗褐色至黑色。子囊成熟后子囊壁多消解,只见成熟的暗色子囊孢子。子囊壳内侧丝线状,无色,不分隔。 为害苹果、梨、花揪、榆和木兰等多种木本植物。

[侵染]病原苹果疱性溃疡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的子囊孢子从枝干断面暴露出的木质部心材部位侵人。3年生以下枝条的新木质部不适于病菌侵人,而需在比较老的枝干木质部侵人,并生长良好。病菌侵人定居后,由木质部的心材部逐渐往外扩展,引起外面树皮发病。病菌往外蔓延的速度与木质部含水量有关。木质部较干,发病较快,故干早之后溃疡加重。病菌在被害木质部上面的树皮中扩展迅速,而在健康木质部上面的树皮中扩展很慢。子囊孢子全年都为害。多在苹果树大枝的劈裂伤或大的锯口处侵人并发病。病害从3~4月份发生,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阴雨连绵时,病害扩展迅速,并伴有流胶。天气干燥时发病较轻。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别。青苹和楼锦品种易发病,元帅系品种较抗病。(2)树势:幼树、健树基本不发病;弱树和老树,特别是去掉大枝后伤口不加保护的树,易发病。(3)气候因素: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4)栽培管理: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与树势衰弱的树,发病重。

[防治](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树体及早整形,避免在长到大树后再大拉大砍,造成大量伤口。树皮发病时应在病部以下木质部没变色的部位去掉大枝。如果病菌已侵人主干,应及时挖除病株,防止向健树上传染。(2)化学防治:对修剪造成的大伤口,应涂5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倍液,进行消毒保护。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