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梨树腐烂病

梨树腐烂病

简 介

英文名Pear canker异名梨树臭皮病 梨树腐烂病常引起大枝、整株甚至成片梨树的死亡,对生产影响很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主枝、侧枝,主干和小枝发生较少,但是在发病的西洋梨上,主干发病重,小枝也常受害。(1)枝干:有2种类型。①溃疡型。树皮上病斑稍隆起,皮层组织变松,呈水渍状湿腐,红褐色至暗褐色。用手压病部稍下陷并滋出红褐色汁液,有酒糟味。病斑表面产生疣状突起,渐突破表皮,露出黑色小粒点。空气潮湿时,从中涌出淡黄色卷须状物。以后病斑逐渐干缩下陷,变深,呈黑褐色至黑色,病健部分交界处发生裂缝,四周渐翘起,病斑逐年扩展,很少环绕整个枝干。②枝枯型。多发生在极度衰弱的梨树小枝上,病部不呈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很快包围整个枝干,使枝干枯死,并密生黑色小粒点。(2)果实:病斑圆形,褐色至红褐色软腐,后期中部散生黑色小粒点,全果腐烂。

[病原]病原为梨黑腐皮壳Valsa ambiens(Pers.) Fr.,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时期为迂回壳囊孢Gytospora ambiens Sacc.,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座内,1个子座包藏1个分生孢子器,孢子腔多室,不整形,具一孔口。分生孢子器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不分枝。分生孢子香肠形,两端钝圆,无色,单胞,大小(5~6.5)μm×(1.0~1.2)μm。

[侵染]病原在枝干病斑内越冬,病菌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继续扩展,在雨后出现黄色卷须状物。借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病原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只在侵染点树皮长势衰弱时才容易扩展,产生新的病斑。

[发生规律](1)环境因素:泡砂土的梨园,一般发病较重,青砂土的梨园发病轻。(2)栽培因素:结果盛期管理不好,水肥不足所导致的树势衰弱,是发病的主要诱因。(3)寄主抗性:①品种。西洋梨发病较重,中国梨品种如砀山酥梨、黄梨、面梨等次之,而京白梨、秋白梨、慈梨和鸭梨以及日本梨系统的二十世纪很少发病。我国的花盖梨对于此病的抵抗力最强。在安徽省砀山地区,凡用棠梨作砧木的梨树均未发病。②树体。7、8年以上的结果树及老树发病较重。病斑以在第1次及第2次分枝的粗干上发生为多,一般多在西南向,并且多数在枝干向阳的一面。树干分叉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病的部位。

[防治](1)农业防治:①增强树势,防止受冻。合理负担,增施肥水,注意增施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和保护伤口,防治枝干害虫。②冬季日照强地区,入冬前刮净的腐烂病皮部应涂上白涂剂。6~8月份用锋利刮刀将树干病皮表层刮去,一般要刮去1mm表层活皮,到露出白绿色健皮为止,注意要刮净病变组织。对枝杈等树皮较薄部位要细心刮,防止刮透树皮。(2)药剂防治:①较大的锯口要削平,然后涂桐油、清漆或托布津油膏、S-921抗菌剂等保护。②在刮除主干、主枝上病组织及粗皮后,对主干和大枝基部喷5%菌毒清水剂 200倍液,或波美1~3度石硫合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份加植物油2.5份、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 1份加植物油1.5份混合。需注意防止药液伤害叶片,采果后,于晚秋冬初再喷1次药。②发病初期,在病斑较h及时刮治,刮后涂抹药剂,用波美5~10度石硫合剂、1%平腐灵水剂 1~2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