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梨象甲

梨象甲

简 介

英文名Pear curcuclio异名朝鲜梨象甲、梨实象虫、梨果象甲、梨象鼻虫、梨虎 梨象甲学名: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属鞘翅目,卷象科。为害梨、苹果、花红、山楂、杏、桃。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成虫为害梨芽、花蕾、幼果及果柄,被害果表面有不规则的长短不一的斑块。由于果品被咬伤,造成大量的落果。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其南缘大致止于北回归线附近;东与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相接并滨海岸,西向自陕西、宁夏、甘肃西斜,至青海东部农业区后折入四川、云南,到达两省西侧,是梨树幼果的重要害虫。全国仅台湾、海南、新疆、西藏未得。国外分布于朝鲜。

[为害症状]出土成虫先群集食害花蕾,以后常雌雄成对分散在果树上为害幼果,啃食果面成不规则的粗糙斑痕。雌虫产卵时先在果面上咬,小孔,然后产卵于孔中,并以粪便封闭孔口,该处不久即出现1个黑色斑点。产卵后再爬到果梗基部附近咬伤果梗,使被害果可随风吹落地面。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成虫于6cm左右深土层中越冬。2年1代的第1年以幼虫于土中越冬,翌年夏秋季羽化不出土即越冬,第3年春出土。

[形态](1)成虫:体长12~14mm,紫铜色,有金属光泽。体密布小刻点和短毛。雄虫头喙先端稍弯,触角着生在喙前端1/3处,雌虫头喙略直,触角位于喙中间。前胸略呈球形,背面有1倒“小”字形凹陷。鞘翅刻点粗大,纵排9行。足腿节棒状,胫节细长。(2)卵:椭圆形,乳白色或黄白色,长约1.5mm,表面光滑。(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2mm,略弯,背面多横皱。粗大,胸足退化。(4)蛹:裸蛹.长约8mm,乳白色,近羽化时呈淡黑褐色,被细毛。

[习性](1)成虫:成虫出土后飞到树上取食为害,白天活动,晴朗无风高温时最活跃,有假死性,早晚低温时遇惊扰假死落地,高温时常落至半空即飞走。(2)幼虫:幼虫于果内为害20~30天老熟、脱果入土做土室约经月余开始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①在成虫发生期,尚未大量产卵之前,可于早晨露水未干及初羽化出土飞翔力不强时,在树冠下铺塑料布,振摇树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集中捕杀成虫。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成虫,获得较好的防虫效果。②落果中常有梨象甲的幼虫和其他害虫,因此,随时拾毁落果,可以消灭大量害虫,减轻来年为害。(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喷用8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每隔lO天喷1次,连续2次。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喷撒树冠下土面,消灭越冬后出土的成虫。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