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oriental armyworm,rice armyworm,rice earcutting caterpillar异名剃枝虫、栗夜盗虫、天马、五彩虫、麦蚕 粘虫Mythimna separta (Walker),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间歇性猖獗的杂食性害虫,常间歇成灾。分布于全国。 [为害症状]孵化后3龄前的幼虫多集中在叶片上取食,可将玉米、高粱、谷子的幼苗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 [发生规律]河北省粘虫1年发达3代,以为害夏玉米最重,春玉米较轻。为害夏玉米,主要在麦收前后咬食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是夏玉米全苗的大敌,故应注意虫情,并及时防治。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 [形态]1.成虫 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体长17~20mm,翅展35~45mm,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1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由翅尖向斜后方由1条暗色条纹。雄蛾较小,体色较深,其尾端经挤压后,可伸出1对鳃盖形的抱握器,抱握器顶端具1长刺,这一特征是别于其他近似种的可靠特征。雌蛾腹部末端有1尖形的产卵器。2.卵 卵很小,初产时乳白色,表面有网状脊纹,孵化前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卵粒单层排列成行,但不整齐,常夹于叶鞘缝内,或枯叶卷内,在水稻和谷子叶片尖端上产卵时常卷成卵棒。3.幼虫 幼虫体长可达38mm,体色多变,发生量少时体色较浅,大发生时体色浓黑。头部中央沿蜕裂线有一个“八”字形黑褐色纹。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白色,边缘有细黑线,背中线两侧有2条红褐色纵条纹,近背面较宽,两纵线间均有灰白色纵行细纹。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具有黑褐色斑。4.蛹 红褐色,体长19~23mm,腹部第5、6、7节背面近前缘处有横列的马蹄形刻点,中央刻点大而密,两侧渐稀,尾端具有1粗大的刺,刺的两旁各生有短而弯的细刺2对,雄蛹生殖孔在腹部第9节,雌蛹生殖孔位于第8节。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在枯叶丛、草垛、灌木林、茅棚等处隐藏。在夜间有2次明显的活动高峰,第1次在傍晚8~9时左右,另1次则在黎明前。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产卵。主要的蜜源植物有桃、李、杏、苹果、刺槐、油菜、大葱、苜蓿等。成虫翔力强,有迁飞的习性,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液有很强的趋性。成虫产卵部位趋向于黄枯叶片。产卵时分泌黏液,使叶片卷成条状,常将卵黏包住,以致不易看见。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 [防治](1)田间诱蛾产卵并采卵 成虫开始产卵时,在田间插谷草把、凋萎的玉米秸把或杨树枝把,草把要高出作物。诱蛾产卵后销毁。(2)药剂防治 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喷粉防治:2.5%敌百虫粉每公顷22.5~30公斤;5%马拉松粉剂每公顷22.5~30公斤。 喷雾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兑水500倍喷雾;20%速灭杀丁或杀灭菊酯兑水500倍喷雾; 50%甲胺磷兑水1500倍喷雾。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