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豇豆类菌原体丛枝病

豇豆类菌原体丛枝病

简 介

英文名Co可湿性粉剂ea witches’broom

[为害症状]类菌原体引致的豇豆丛枝病,病株矮化,叶变小,淡黄色,花变绿色叶片状,腋芽和不定芽大量抽出,病株成草丛状,不能结实。别于由病毒引起的丛枝病。后者病株虽也矮缩,老叶较健株浓绿,叶面皱缩,新生叶片变小、褪绿、黄化,腋芽簇生,但不成丛枝状;花也不变绿色或叶片状,早期染病的不结荚,后期染病的虽能结荚,但荚短且卷曲,尾尖细呈鼠尾状。

[病原]病原为: 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属病毒。把症状明显的幼叶的叶脉切成1立方毫米大小,用3%戊二醛固定、过夜,经0.1M pH7.2的磷酸缓冲液冲洗数次后,用1%的锇酸固定4小时,用磷酸缓冲液冲洗数次后,用乙醇系列脱水,环氧丙烷脱水,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经1%柠檬酸铅一醋酸铀染色后,用EM400电镜观察:在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和伴胞内发现了数量大、多型的MLO,直径90~480nm,单位膜厚度13nm。

[侵染]豆蚜、汁液接触传播。种子不能传毒。浸染循环还在研究中。

[发生规律](1)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土壤积累病菌多。(2)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郁闭,(3)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4)种子带菌、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5)高温、干旱、蚜虫发生数量大发病重。

[防治]一、农业防治:(1)播种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2)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有机肥中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4)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5)高温干旱时应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6)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抗病品种。(7)在传毒蚜虫迁入菜豆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药剂杀灭蚜虫。(8)选用黄皿或银灰膜等物理避蚜法,减少毒源。二、生物防治:(1)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单位/毫升,浸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2)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