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豆卷叶螟

豆卷叶螟

简 介

英文名Bean leaf webber异名豆蚀叶野螟、大豆卷叶虫、豆三条野螟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长江以南发生较重。为害豇豆、毛豆、菜豆、扁豆、豌豆等豆科蔬菜。北起吉林、内蒙古,南、东向达国境线,西限自宁夏、甘肃、青海折入四川、云南。长江以南,较为常见。国外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及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为害症状]幼虫将单个叶片卷成筒状,或将邻近的2~3片叶连叠起来做成筒状,并藏于其中啃食叶片组织,使叶片呈缺刻或穿孔,后期可蛀食豆荚或豆粒。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河北、山东一年发生2~3代,江西4~5代,广东5代。(2)越冬。以末龄幼虫或蛹在枯叶里内越冬。(3)发生时期。山东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羽化,个别延续到6月初羽化。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盛发期,为害春播大豆。6月中旬进入第1代成虫盛发期。6~9月份在田间可见各虫态,有时9月豆田还可见很多幼虫。

[形态](1)成虫。体长10mm左右,体黄褐色,胸部两侧附有黑纹。前翅外缘黑色,内横线、中横线、外缘线黑色波浪状,内横线外侧具黑色点1个;后翅生有2条黑横线,外缘也为黑色,翅展开时与前翅内、外横线相连。(2)卵。末龄幼虫体长15~17mm,头部及前胸背板淡黄色,前胸侧板具l黑色斑,胸部、腹部浅绿色,气门圈黄色,沿亚背线、气门上线、下线和基线处具小黑纹。(3)幼虫。长0.7mm,椭圆形,淡绿色。(4)蛹。长12mm,纺锤形,褐色,外被薄茧。(5)茧。长17mm左右,椭圆形,薄丝质,白色。

[习性](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夜间交配,白天喜潜伏在叶背面隐蔽,有趋光性。多产卵于叶片背面。(2)幼虫。初孵幼虫先在叶背取食,后吐丝把2~3片豆叶向上卷折。幼虫活泼,受惊时迅速倒退。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落地在落叶中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以减少虫源。(2)物理防治。在豆田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用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 1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 2 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 2 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乳油 1 000倍液喷雾防治。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