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豆杆黑潜蝇

豆杆黑潜蝇

简 介

英文名Soybean fly异名豆杆蝇 豆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ner)de Meijere属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北起吉林,南至台湾。为害大豆及其他豆科作物。

[为害症状]幼虫钻蛀为害,造成茎杆中空,造成植株生长不良。

[发生规律](1)世代。在我国每年发生代数各地不同,且世代重叠。广西柳州年发生13代以上,福建福州7代,浙江兰溪6代,黄淮流域4~5代。(2)越冬。一般以蛹和少量幼虫在寄主根茬和秸杆上越冬。华南部分地区全年均见为害。(3)时期。越冬蛹于4月上旬开始羽化,部分蛹可延迟到6月初羽化。越冬蛹成活率低,因此第1代幼虫基本不造成为害。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始盛,6月中旬末为高峰期,而蛹和成虫的高峰期仍不明显,只为害部分迟播的春大豆。第3代幼虫于7月初始盛,7月上旬为高峰期,发生趋重,主要为害夏大豆。第4代幼虫在8月初始发、8月中旬为高峰期,严重为害夏秋大豆,株为害率可达92%~100%。第5代幼虫于9月初始发,9月中旬盛发。第6代幼虫于10月上旬始发,10月中旬盛发。第5、第6代为害秋大豆,株为害率均达100%,单株虫量达2.7~3.6头,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多雨多湿的季节发生严重。

[形态](1)成虫。体长1.8~2.2mm,黑色,有蓝绿色光泽,复眼暗红色。触角3节,其背中央生有角芒1根。前翅内横脉位于中室中部稍近端部。(3)幼虫。幼虫体长约3mm,圆筒形。(2)卵。椭圆形,乳白色,稍透明。(4)蛹。长筒形,棕黄色。

[习性]成虫吸食花蜜,雌虫还常以腹末刺伤叶片吸食汁液。卵多单产在叶背主脉附近表皮下。幼虫孵化后即在叶内蛀食,后经叶脉、叶柄蛀入茎杆为害,并可蛀入根部。

[防治](1)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秸秆和根茬,深翻豆田,较少越冬虫源。(2)化学防治。在大豆出苗后成虫发生时喷药。药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2.5%保得乳油 3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