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Young soya bean Phyllosticta leaf spot 灰星病是毛豆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年对生产的影响不明显。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叶片焦枯坏死,大量落叶。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毛豆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可达2cm。幼苗期先从叶缘向叶中心扩展,形成“V”字形病斑,最初病斑浅绿色,以后变为浅灰至浅褐色,边缘有一条较窄的暗褐色或紫色带。老的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病原有时从叶片扩展到叶柄、茎及荚上。叶柄和茎上的病斑条状,浅灰色或浅褐色,边缘褐色。荚上病斑圆形,边缘红色。 [病原]病原为大豆灰星叶点菌Phyllosticta sojaecola Massa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侵染]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发病后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发生规律]在毛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灰星病。高温高温有利于发病;生长期间气温24~30℃,相对温度85%以上,或多雨、多露容易发病。 [防治](1)种子处理:用种子量0.3%的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或70%可湿性粉剂敌克松拌种。(2)农业防治。毛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发病生的地块与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长生期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温度。(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必要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 4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 1 000倍液喷雾。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