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Summer squash gummy stem blight 蔓枯病是保护地中西葫芦的一种重要病害,日光温室发生最为严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达20%以上。 [为害症状](1)苗期。多在茎的下部,病部呈油浸状,后变黄褐色,稍凹陷,表皮龟裂,常分泌出黄褐色树脂状物,严重时病茎折断,导管不变色。(2)成株。病茎表皮呈黄白色,枯干,潮湿时变黑褐色,后密生小黑点。叶片上病斑黄褐色,圆形,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上生小黑点,病斑扩展至叶面1/3以上时叶片即干枯。 [病原]病原为泻根亚隔孢壳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Rehm.,无性态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病原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缓慢,菌落近圆形,初为乳白色,后期变为淡黄色,气生菌丝发达。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直径为182.8~188.6μm,孔口明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双细胞,大小(11.2~11.4)μm×(4.1~4.3)μm。子囊座半埋生于寄主茎蔓表皮下,子囊座中形成1个子囊腔。子囊腔球形至扁球形直径为128.4~133.2μm,顶部略外露,壁膜质,黑褐色,孔口周缘壁深黑色,孔口直径为26.6~30.6μm。子囊多圆筒形,无拟侧丝,无色,稍弯,大小(100.9~108.9)μm×(11.1~11.5)μm。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两细胞大小相等,分隔处缢缩明显,子囊孢子大小(13.7~14.1)μm×(6.8~7.0)μm。(2)特性。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5℃,低于20℃、高于30℃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30℃左右,低于20℃,高于30℃子萌发率明显下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病原分生孢子在pH3~8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为pH5~6,pH值高于6或低于5时,孢子萌发率迅速下降。(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冬瓜、西葫芦、南瓜、西瓜、苦瓜等。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残体及架材上越冬和越夏。种子表面也可带菌,发芽后病原直接为害子叶。(2)传播特点。借风雨传播,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在病斑上产生病原继续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病原发育适温为20~24℃。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高温多湿、天气闷热时,发病迅速。(2)栽培因素。重茬地,低洼地雨后积水,大水勤浇,缺肥,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均重。温室及塑料大棚栽培,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1)种子消毒。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浸种35分钟,也可用种子重0.15%的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拌种。(2)农业防治。建造温室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温室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加强肥水管理:底肥中增施过磷酸钙和钾肥,在结瓜以前、雨后及浇水后及时中耕,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土壤及空气湿度。在整个生长期间,要多次追肥,一般盛瓜期隔一水施一次肥,防止早衰,增强抗寒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要清洁田间,将病残体清除。(3)化学防治。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m?进行床上消毒。温室及大极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用福尔马林对等量水加热熏蒸6小时。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47%加瑞农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喷雾,叶蔓要喷布均匀。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