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南瓜病毒病

南瓜病毒病

简 介

英文名Pumpkin mosaic disease 病毒病是南瓜的一种主要病害。

[为害症状]南瓜病毒病的症状有3种类型。(1)花叶型。症状严重的花叶,叶片黄绿相间,绿色部分凸起,形成疱斑,植株矮化,叶片及果实小而畸形,并有许多瘤状突起,果面凹凸不平。(2)蕨叶型。叶片除具花叶症状外,叶片像被撕裂成条、呈鸡爪或叶片皱缩呈鸡冠状。(3)矮化。植株节间缩短,矮化,顶端皱缩,叶片发黄,导致逐渐干枯死亡。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是不一样的。(1)黄瓜花叶病毒。新叶斑驳、花叶、扭曲、皱缩。叶片向下卷曲,果实斑驳长成瘤状、畸形,被侵染的果实发白,有点淡淡的绿色。(2)西瓜花叶病毒2号。叶脉带绿,叶片畸形,花叶明显,绿色部分往往突起。(3)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病叶黄化带有严重花叶,叶缘坏死,果实表面瘤状凸凹不平、畸形。(4)中国南瓜曲叶病毒。叶缘向上卷曲,新叶或新芽向上卷曲生长,生长严重受阻,叶脉变厚并且扭曲,脉间斑驳,发病株花小并且不能正常发育,果实畸形。

[病原]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番木瓜环斑病毒(Pa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LCV),某些病毒株系分化明显。(1)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组,有三条单链功能的RNA,病毒粒子成球状,直径约28nm,病毒汁液稀释限点1 000~10 000倍,钝化温度60~70℃。(2)西瓜花叶病毒2号。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约750nm长,含一条单链RNA。病汁液稀释限点10 000~10 0000倍,钝化温度65℃,体外存活期20~25天。(3)番木瓜环斑病毒。马铃薯Y病毒组中的一种病变型,病毒粒子为600~800nm,略为弯曲的线状病毒,病叶超薄切片可见到病毒颗粒主要在海绵组织薄壁细胞靠近细胞壁的原生质中,数百条集成一束,平行排列。在细胞质还可见到风轮状内含体,风轮长轴200nm,短轴约130nm。钝化温度50~55℃,稀释限点100~1 000,体外存活期8~16小时。(4)南瓜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组,病毒为等轴状质粒,粒子直径30nm,含一条单链RNA,单链的RNA两个功能片断。病毒汁液限点10 000~10 0000倍,钝化温度65~70℃,体外存活期5~6天(20℃)。(5)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子长750nm,宽12nm,含一条单链RNA,感病树脂包埋和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稀释限点1~1 000倍,室温贮藏4天仍具侵染性,60℃经10分钟致死。(6)中国南瓜曲叶病毒。从广西南宁的南瓜上分离到一株可经烟粉虱传播的南瓜曲叶病毒。EL ISA 测定和分子杂交试验进一步证实是南瓜曲叶双生病毒 。

[侵染]黄瓜花叶病毒可由60多种蚜虫传播并很容易由机械传播。南瓜花叶病毒由种子传毒,黄条跳甲等甲虫在5分钟内可获毒,并可传毒达20多天。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以多种蚜虫和机械方式传播,种子偶尔传毒。

[发生规律]田间管理作业中的摩擦极易传播病毒,且病毒病多由复合侵染引起。田间种子带毒率高,管理粗放,虫害多,发病重。

[防治](1)种子消毒。瓜种放入45~50℃温水浸种,浸种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5℃时,浸泡两小时再用0.02%的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净,滤干。然后用湿毛巾包好置于25~30℃的温度下,经过24小时催芽,待芽露白即可播种于营养袋。(2)农业防治。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防止种子传毒。瓜苗定植成活后,应即时施磷酸二氢钾500倍液,间隔5~6天再追施1次,促进早生根快长,使植株生长健壮。上架座果前,还应清除瓜地和地埂周围的杂草,以减少病毒中间寄生。田间作业时,避免践踏茎蔓,整枝时,应用剪刀剪蔓,忌用手接触保留的瓜蔓,以减少摩擦传毒。(3)化学防治。育苗期移栽前5~7天,用46%毒克星或小叶灵800倍液交替喷雾瓜苗1~2次。大田定植成活至上架座果前,在作好传毒媒介害虫防治的同时,用3.95%病毒必克或18%抑毒星800~1 000倍液,间隔1周交替喷雾预防。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以增强植株抗病力。育苗期及大田期座果前应抓好蚜虫、蓟马、盲蝽、甲虫、斑潜蝇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0%大功臣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磷乳油 800倍液喷雾防治。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