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Pepper bacterial spot异名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辣椒疮痂病是辣椒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病率20%~30%,重病地可达100%。引起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毁种,使辣椒产量锐减。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蔓、果实和果柄处也会发病。(1)幼苗。育苗后期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始发病,下部叶片现银白色水浸状的小病斑,后变为暗色凹陷病斑,如防治不及时会引起落叶,重病株下部叶片全落光,只留下苗尖。(2)成株。开花盛期发病,叶片上形成很多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深褐色渐变为黄褐色,边缘色深,中部颜色较淡略凹陷,有时有轮纹。在连续晴好的天气中形成的病斑边缘隆起呈疮痂状,病斑直径0.2~1.2mm。在阴雨天气或是暴雨过后的叶片上的病斑少而大。如果病斑沿叶脉发生常造成叶片畸形。受害的叶片边缘叶尖常变深褐色,不久脱落。茎部先现水浸状不规则的条斑,扩展后互相连接,暗褐色,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产生圆形或长圆形稍隆起的黑色疮痂斑,边缘产生裂口,潮湿时有菌浓溢出。 [病原]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Doidge)Dye Xanthomonas vesicatoria (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1)形态。杆状菌,两端钝圆,大小(1.0~1.5)μm×(0.6~0.7)μm,具极生单鞭毛,能游动。(2)特性。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59℃经10分钟致死。(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辣椒、番茄。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病原与植株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2)传播特点。病原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以甜椒和粗牛角形的辣椒发病最重。(2)气候因素。在高温多雨的6~7月份,尤其在暴风雨过后,伤口增加,有利于细菌的传播和侵染,是发病的高峰期。雨后天晴极易流行。(3)栽培因素。氮肥用量过多,磷钾肥不足,加重发病。种植过密,生长不良,容易发病。 [防治](1)种子消毒。先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10分钟,捞起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块应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定植后注意松土,增施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生长期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枯枝落叶,收获后,病残体集中烧毁。(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 3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