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简 介

英文名Cucumber powdery milde异名黄瓜白霉病

黄瓜白粉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

[为害症状]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开始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条件适宜时,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布满整个叶片,看上去又象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其后叶片逐渐变黄、发脆,白毛由白色转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

[病原]病原为单丝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0.2~39.5)μm×(7.38~22.12)μm。闭囊壳褐色,球形,直径67.5~122.4μm,无孔口,表面有附属丝。(2)特性。该菌系专性寄生菌,只在活体寄主上存活。(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甜瓜,以及西瓜、苦瓜、瓠瓜。 

[侵染]病原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棚室保护栽培的作物上越冬。越冬的闭囊壳在气温达到20~25℃时散发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生规律]该病喜温湿、耐干燥。温度10~30℃,相对湿度25%~85%,其孢子均可萌发。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很,易流行。

[防治](1)种子消毒。用1%抗枯宁悬浊液20ml加水10kg,浸种1小时。(2)农业防治。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清除棚室中的杂草、残株。育苗时,床土用50%多菌灵进行消毒,控制湿度在60%以下,并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和温差。棚室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挑选健壮的幼苗定植。切忌大水漫灌,可以采用膜下软管滴灌、管道暗浇、渗灌等灌溉技术。定植后,要尽量少浇水,以防止幼苗徒长。不要偏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结瓜期,可加大肥水的用量,适时喷施叶面微肥,以防植株早衰。保护地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遇有少量病株或病叶时,要及时摘除。(3)化学防治。定植前棚室熏烟,将硫磺粉和锯末混合均匀,分放几处,晚上密闭温室,点燃熏蒸一夜,也可以利用硫磺蒸发器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3 500~5 0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 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 2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40%氟奎唑乳油 8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 500~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 250~300倍液,或3%好力克悬浮剂 3 0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续3~4次。据近年药效试验表明,8% 微乳剂氟硅唑、6% 水剂嘧肽菌净、50%水分散剂翠贝(醚菌酯) 、25% 悬浮剂粉星水、5% 微乳剂己唑醇对黄瓜白粉病出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原易产生抗性,最好在1个生长季节内用2~3品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