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Summer squash powdery milde 白粉病是西葫芦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以春、秋两季发生最为普遍,发病率30%~100%,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主要是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粉斑,发病严重的病斑可布满整个叶面。病斑逐渐褪色变黄,后期呈黄褐色坏死,病斑上的霉层变成褐色。发病严重时茎、叶柄也可同时发病。 [病原]病原为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Poll.和瓜类单丝壳菌S.cucurbitae (Jacz.)Z.Y.Zhao,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单丝壳白粉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不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细胞,椭圆形至长圆形,有的呈腰鼓状;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表面生菌状浅褐色附属丝,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浅黄色,表面光滑。(2)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葫芦科植物。 [侵染]病原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棚室中寄主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以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原繁殖速度很快,易导致流行。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 [发生规律]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易发病。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及发病的寄主,易流行。 [防治](1)农业防治。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后期脱肥。生长期要注意通风透光,保护地提倡使用硫磺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50-30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7天熏1次,视病情连续熏3-4次; 发病初期用40%硫磺悬浮剂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倍液,或“农抗120”200倍液喷雾; 发病初期喷12%腈菌唑乳油 3 000倍液,或12%灭菌强乳油 3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 8 000倍液,或10%世高可湿性微粒剂1 000倍液,或40%氟奎唑乳油 8 000~10 000倍液,或12.5%敌力康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或菌力克悬浮剂 8 000倍液。每公顷每次喷药液1200kg,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采用27%高脂膜乳剂70-14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7-14天喷1次,连喷3-4次。 如病害蔓延或加重,可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各等份混合用药,配比成800-1000倍液叶面喷施。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