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茼蒿霜霉病

茼蒿霜霉病

简 介

英文名Garden chrysanthemum downy milde 霜霉病是茼蒿的一种主要病害。重发地块发病迅速,影响植株生长及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的孢子梗及孢子囊。

[病原]病原为冠菊霜霉Peronospora chrysanthemi coronarii (Saw.)Lto et Toku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1)形态。孢囊梗有5~8次叉状分枝,大小(420~780)μm×(11~15)μm。孢子囊椭圆形,大小(38~56)μm×(18~28)μm。(2)特性。病原不抗高温,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6~10℃,侵染适宜温度为15~17℃。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杂草上潜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以孢子囊借风、雨、昆虫等传到叶片上。孢子囊多间接萌发,释放出游动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后,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茼蒿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

[发生规律]春末或秋季若遇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或雾多、阴雨则病害发生严重。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茼蒿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灌水过多或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病害发病均重。

[防治](1)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种子量0.2%~0.3%的35%瑞毒霉拌种剂拌种;或用种子量0.3%~0.4%的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拌种。(2)农业防治。选择非菊科蔬菜茬口地种植茼蒿,重病地块应与其他非菊科蔬菜进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种植密度要合理,避免密度过大,株内郁蔽,不利于通风散湿。要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浇灌时不宜大水漫灌。要适时放风排湿。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化学防治:发病前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400~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等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初期及时喷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棚室种植可使用百菌清烟剂每亩350g熏烟。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