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Lettuce rust 莴笋锈病为害莴苣,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栽培或野生莴苣上。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许多鲜黄色至桔红色的帽状锈孢子器,叶背对应部位产生隆起的小疱,很多帽状锈孢子器聚集在一起形成1.5cm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的冬孢子,致病叶黄枯而死。 [病原]病原为莴苣锈病原Pucciniaopizii Bubak和Pucciniaextensicola (Plowr.) var.hieraciata (Schw.)Arthur.,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侵染]病原在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南方则以夏孢子在莴苣上辗转危害或在活体上越夏或越冬,第2年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从表皮或气孔侵入。 [发生规律]气温16~26℃,多雨高湿易发病。气温低、肥料不足及生长不良发病重。 [防治](1)农业防治。与非菊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栽植密度适当,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