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Cotton bollworm异名棉铃实夜蛾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受害重时被害率45%,减产30%。为害白菜、番茄、茄子、辣椒、南瓜等多种蔬菜,可为害200多种植物。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内蒙古、新疆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云南7代。(2)越冬。以蛹在土中越冬。(3)发生时期。在华北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一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末,以5月中旬为盛期,一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盛期为6月中旬;第2代卵盛期也为6月中旬,7月份为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为二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第四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4)环境因素。棉铃虫为喜温喜湿性害虫。以蛹在土中越冬,初夏气温稳定在20℃和5cm深的土温稳定在23℃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产卵适温为23℃以上。幼虫发育适宜湿度为25~28℃,相对湿度75%~90%。 [形态](1)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2条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2)卵。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4)蛹。长17~21mm,黄褐色,臀棘钩刺2根。 [习性](1)成虫。成虫多在19时至次日凌晨2时羽化,白天隐伏,觅食、交尾、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具强趋光性和趋化性,2~3年生的杨树枝对成虫的诱集能力很强。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配,2~3天后开始产卵,每雌终身可产卵1 000粒左右,最多可达3 000粒。卵散产,喜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产卵部位选择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2)幼虫。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转移时间多在9时及傍晚17时左右。3龄要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老熟幼虫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从棉株上滚落地面,多在落地处寻找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 [防治](1)农业防治。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结合整枝,及时打顶和打叉,可有效地减少卵量。盛发期适时去除植株下部的老叶。在菜田种植玉米诱集带。田间用杨树枝把诱蛾,杨树枝把以新枯萎的、有清香气味的效果最好。(2)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在卵高峰后第3~4天和第6~8天分别喷洒B?t乳油,或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施药,每亩用5%氯氰菊酯乳油 50~60ml,或10%氯氰菊酯乳油 30~75ml,加水20~40升喷雾,有效期5~10天,每代施药1~2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