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Potato leaflet stunt 马铃薯小叶病是马铃薯上的常见病毒病,分布广泛,在全国各大种植区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由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发芽后生长初期病症较明显,本病多发生在农户自行留种的田块,经组织培养脱毒的田块发病少。 [病原]该病病原尚未完全明确。(1)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简称PVM。多数学者认为是这种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引起马铃薯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 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2)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病毒粒体线形,长480~580nm,其寄主范围广,系统侵染的主要是茄科植物。病毒稀释限点100000~1000000倍,钝化温度68~75℃,在体外存活期1年以上。(3)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650nm,其寄主范围较窄,系统侵染的植物仅限于茄科的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1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4天。(4)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其寄主范围较窄,仅侵染茄科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倍,钝化温度44~52℃,体外存活期12~18小时。(5)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多种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1000倍,钝化温度52~62℃,体外存活期1~2天。(6)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 1eaf roll virus,简称PLrV。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5nm。钝化温度70℃,体外存活期12~24小时,2℃低温下存活4天。此外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侵染]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 [发生规律]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可选用白头翁、丰收白、疫不加、郑薯4号、乌盟601、陇薯161~2、东农303、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2号、克新1号和广红二号等抗病品种。(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1.5%植病灵K号乳剂1 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