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褐边绿刺蛾

褐边绿刺蛾

简 介

英文名Green cochlid异名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 又称为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学名:Latoia consociaWalker,异名Parasa consocia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为害茶树、桑、板栗、柑橘、海棠、核桃、梨、李、梅、枇杷、苹果、山楂、石榴、柿、桃、杏、樱桃、枣等。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面靠近边界线,西向自甘肃、陕西折入四川、云南,止于盆地西缘及横断山系东侧。黄河以南各省、区,密度较大。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

[为害症状]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东北和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河南和长江下游2代,江西3代。(2)越冬及虫源。以前蛹于茧内越冬,结茧场所于干基浅土层,或枝干上。(3)天敌。紫姬蜂和寄生蝇。

[形态](1)成虫。体长15~16mm,翅展约36mm。触角棕色,雄栉齿状,雌丝状。头和胸部绿色,复眼黑色,雌虫触角褐色,丝状,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黄色。(2)卵。扁椭圆形,长1.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数粒排列成块状。(3)幼虫。末龄体长约25mm,略呈长方形,圆柱状。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头黄色,甚小,常缩在前胸内。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腹部背线蓝色。胴部第2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其上生1丛刚毛,第4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6根红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腹面浅绿色。胸足小,无腹足。(4)蛹:长约15mm,椭圆形,肥大,黄褐色。包被在椭圆形棕色或暗褐色长约16mm,似羊粪状的茧内。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卵数十粒呈块作鱼鳞状排列,每雌产卵150余粒,卵期7天左右。(2)幼虫。1~3龄群集,4龄后渐分散,并能迁移到邻近的树上为害。初孵幼虫先吃掉卵壳,第1次蜕皮后首先吃掉蜕下的皮,然后取食叶肉。3、4龄后渐渐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幼虫期约30天左右。老熟幼虫于树冠下浅松土层、草丛中结茧化蛹。蛹期5~46天。

[防治](1)农业防治。发生量大时,可在树干周围的土中挖茧,消灭越冬幼虫。在幼虫未分散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2)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蛾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4)药剂防治。在幼虫盛孵期,或幼龄期喷每克含100亿孢子的青虫菌粉剂1000倍液,加入白僵菌3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9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900~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将虫苞喷湿,药液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