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

简 介




英文名Peanut stem rot异名花生颈腐病 花生茎腐病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发生较重,近年来呈现年加趋势。一般田块的发病率约为10%~20%,严重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植株早期感病很快枯萎死亡,后期感病者果荚常腐烂或种仁不满,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为害症状](1)幼苗。花生幼苗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通常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黑腐烂,然后侵入植株茎基部及地下根颈处,产生黄褐色水债状,后逐渐绕茎或根颈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扩展环绕茎基时,地上部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密集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表皮易剥落。田间干燥时,病部皮层紧贴茎上,髓部干枯中空。(2)成株。成株期发病,先在主茎和侧枝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略凹陷的病斑。病斑向上、下发展,茎基部变黑枯死,纵剖根颈部,髓呈褐色干腐状,湿度大时,病株变黑腐烂。病部密生黑色小粒点。

[病原]病原为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 Cooke,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Physalspora gossypina Stavens.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大小300~400μm,埋生。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胞,成熟后黑褐色,双胞,大小(14.4~29.44)μm×(9.6~14.10)μm。子囊座黑色,丛生,直径250~300μm。子囊长90~120μm。子囊孢子无色,单生,大小 (24~421)μm×(7~17)μm。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土壤病残株上越冬,病株和粉碎的果壳饲养牲畜后的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的土杂肥也是传播蔓延的重要菌源。(2)侵入。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病害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流水和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调运。

[发生规律](1)感病期。苗期为最适侵染时期,其次为结果期。(2)气候因素。一般苗期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就比较重。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3)栽培因素。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连作花生地,发病重。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低洼积水、沙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发病重。使用花生病株茎蔓饲喂牲畜的粪肥,以及混有病残株未腐烂的土杂肥均会加重病害发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6%的12.5%烯唑醇乳油,或用0.2%的2. 5 %咯菌腈种衣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种高产、抗性较强的品种。播种前要精选大粒饱满种子,剔除变色、损伤的种子,适宜选择夏花生留种。轻病地与玉米、高粱、谷子等禾谷类非寄主作物轮作1~2年,重病地轮作3~4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追施草木灰。中耕锄草,及时拔除田间病株。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深翻土地。(3)药剂防治: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水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也可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的比例混合,对水配成1 000倍液喷雾。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