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Sugarcane brown stripe 甘蔗褐条病是甘蔗的一般病害,对甘蔗生产不构成威胁。严重流行时,使大面积甘蔗受到为害,发病蔗株叶片早枯,植株矮小,对甘蔗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褐条病曾在古巴和美国等植蔗国严重流行。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均有零星发生。 [为害症状]最初在甘蔗的嫩叶上出现细小的水渍状小点,长约0.5mm。后病斑上下扩展成为与叶脉平行的条斑。早期病斑为红色,后转红褐色。成熟的病斑长2~25mm,有时甚至达50~70mm,宽不超过2~4mm。条纹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生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使叶片早枯。 [病原]病原为Bipolaris stenospita(Drechs) 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Cochtiobotus stenospitus(Drechs)Mat.et Yam,属子囊菌亚门。自然状态下很少发现有性态。分生孢子橄榄绿色或淡褐色,圆筒形或纺锤形,两端钝圆,微弯,大小(37~105)μm×(11~18)μm,具3~11个隔膜,为7~8个。子囊壳近球状,暗褐色,大小(266~462)μm×(238~448)μm,具有很短的孔口。子囊梭形,直或稍弯曲,基部有短柄,内含1~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线状,有4~12个隔膜,在子囊中呈整齐的螺旋形排列。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株或遗落田间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次侵染源。当环境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在蔗叶上的孢子遇到雨水或露水时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斑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生规律]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1)环境因素:凡遇长时间的阴雨,水湿充足,病害就可能严重发生。(2)栽培因素:①秋植蔗比春植蔗发病重。②土壤瘦瘠、缺磷的红壤田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选3、印度997和海蔗4号等。下种时多施有机肥,及时追施磷、钾肥,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去除病叶,老叶,集中烧毁,间去无效过密的蔗株,可以减少发病。阴雨天注意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保持和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对非宿根蔗田及时进行翻耕晒土,可减少病菌数量。(2)化学防治:植株封行期至发病初期喷1∶2∶200石灰倍量式倍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 6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