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 长额负蝗学名Atractomorpha lata(Motschulsky);异名A:bedeliBolivar, 属直翅目,蝗科,主要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抵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南境,东近国境线,西达四川、云南,止于东经102附近,密度一般不及短额负蝗。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 [为害症状]幼龄若虫啃食叶肉,只留表皮。较大的若虫和成虫把棉叶咬成缺刻,有时只留主脉。棉花的生长点、蕾和花也常受害。 [发生规律]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江苏、浙江,每年可发生2代,7~8月为害棉花最重。 [形态]雄成虫体长21~25mm,雌成虫体长30~40.5mm;雄成虫前翅长22~23mm,雌成虫29~36.5mm。体通常为绿、黄绿或淡黄色,有时为枯草色,杂有黑色小斑点,色彩变异颇多。头部锥形,顶端较尖,颜面颇向后倾斜,和头顶组成锐角,颜面隆起较狭,有纵沟,头顶颇向前突出,较长。从侧面看,自复眼的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等于复眼最大直径的1.45~1.75倍。触龟粗短,通常17~18节,基部距离单眼较远,由触角基部到单眼的距离较长于触角第一节的宽度,头侧窝消失。前胸背板宽平,小颗粒和刻点明显,中隆线甚低,线状,侧隆线不明显;3条横沟均明显,后横沟接近后端,沟前区的长度约等于沟后区长度的1.4~1.6倍,前缘较直,或在中部略凹;后缘沿中隆线常有很小的三角形凹口。前胸背板侧片的后缘颇内陷,侧片的后下角为锐角,前胸腹板突向后倾斜,长方形;中胸腹板侧叶间的中隔较狭,后端更狭,中隔的长度明显地长于宽度。前翅甚长,基部常有淡红色小斑,其长度常超过后足胫节的中部,前翅长度为其最宽处的8.4~9倍(雄性)或7.7~8倍(雌性)。后翅透明,有时略带淡绿色,颇短于前翅,狭三角形,长度约为宽度的2.5~2.8倍(雌性)。后足腿节匀称,外侧绿色,内侧黄绿色,上侧的上隆线无细齿,腿节的长度约等于最宽处的6.2~7倍,后足胫节绿色或黄绿色,顶端具外端刺或内端刺,近顶端之半的侧缘呈片状扩大,跗节的基部黄绿色,顶端红褐色,爪间的中垫较长,常超过爪的中部,有时甚至到达爪的顶端。雄性肛上板狭长三角形,近基部之半的中央具有纵隆线,尾须短锥形,顶端较尖;下生殖板较短,由侧面看,顶端呈略微倾斜的切面。雌性产卵瓣狭长,顶端较尖,近乎钩状,上产卵瓣的上外缘有明显的细齿。 [防治](1)农业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区,在秋、春季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铲除田埂、渠堰两侧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2)药剂防治。抓住初孵蝗蛹在地埂、渠堰集中为害双子叶杂草、扩散能力极弱的特点,在3龄前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喷敌马粉剂1.5~2千克/亩,或40%敌马合剂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田间喷药时,药剂不但要均匀喷洒到作物上,而且要对周围的其他作物及杂草进行喷药。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