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苎麻疫病

溯农

简 介

英文名Ramie phytophthora blight 苎麻疫病造成叶片腐烂早落,对产量和纤维支数影响较大,各苎麻产区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从幼苗到成熟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受害较重。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缘上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大斑,边缘黑褐色。阴雨高温时,病斑扩展很快,呈深褐色。病部背面灰紫色,叶脉呈褐色。后期病斑有时出现不明显轮晕,易破碎枯卷,引起腐烂。

[病原]病原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Sawada,属鞭毛菌亚门。(1)形态。①菌丝。初无色,不分隔,老熟后具分隔,有时弯扭成节状,直径3.05~4.75μm。②孢子囊。初无色,后变黄至褐色,卵圆形或柠檬形,顶端具1个乳突,极少数有2个或3个突起,遇水可释放出几十个到百余个游动孢子。③游动孢子。球形,直径约9.3μm。④藏卵器。球形,幼时淡黄色,成熟后为黄褐色。⑤雄器。基生,附于藏卵器底部。⑥卵孢子。球形,满器或偏于一侧。⑦厚垣孢子。球形,薄壁,淡黄至黄褐色。(2)特性。病菌发育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0~25℃。酸碱度为pH5.0~7.5,以pH6为最适。(3)寄主。苎麻、棉花、苎麻、构树、柑桔、枫杨、松树和桉树。 侵染循环 [侵染](1)菌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组织内越冬。菌丝体不能在土壤或3cm土层以下的病残体内越冬。(2)传播。发病后,病部的产生孢子囊随气流或风雨传播到头麻的幼叶上,萌发后产生许多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休止孢子后产生芽管,从叶片自然孔口、伤口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孢子囊也可直接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侵入后经2~6天,病叶上产生的孢子囊又可传播为害,不断进行再次侵染。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品种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比较明显。(2)环境因素。在20~24℃时,病害发展较快,28℃以上受到抑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多雨高湿可加重病害流行。(3)栽培因素。偏施氮肥,冬季不培土等均有利于发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如芦竹青、桐树白、圆叶青及黑皮蔸等。冬季培土冬培可将大部分病残深埋入土,减少第2年初侵染菌源。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可减轻发病。(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250~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