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 苎麻夜蛾学名Cocytodes caeruleaGuenee。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害 苎麻、黄麻、荨麻、亚麻、蓖麻、芝麻、大豆等,是苎麻产区的重要害虫。分布于国内发生区北起黑龙江(帽儿山),南达国境南缘,东面滨海,西向沿吉林、辽宁、河北、山西西斜,至陕西、甘肃(陇南地区)后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墨脱、亚东、樟木,是台湾及长江以南。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北海道一九州)、前苏联(远东沿海地区)、泰国、印度、锡金、缅甸、斯里兰卡及南太平洋诸岛。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留叶脉。致受害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植株矮小,麻皮薄,纤维质量低。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麻田、草丛、土缝或灌木丛中越冬。(2)发生时期。湖南5月上中旬一代幼虫盛发,二代7月上、中旬盛发,三代8月下旬盛发。(3)气候因素。气温高、湿度大的年份或时晴时雨利其发生。 [形态](1)成虫。成虫体长20~30mm,翅展50~70mm,体、翅茶褐色。前翅顶角具近三角形褐色斑;基线、外横线、内横线波状或锯齿状,黑色;环状纹黑色,小点状;肾状纹棕褐色,外具断续黑边;外缘具8个黑点。后翅生青蓝色略带紫光的3条横带。(2)卵。卵长约1mm,扁圆形,米黄色,卵壳上有放射状纵纹,纵纹间具横纹。(3)幼虫。幼虫体长60~65mm。3龄前浅黄绿色,3龄后变为黄白或黑色两型:黄白型,头黄褐色,布有细小颗粒。体黄白色,前胸盾片、臀板橙黄色;气门线、气门上线黑色,腹气门四周桃红色,各体节背面具黑横纹5~6条,胸足黄褐色,腹足外侧黑色。黑色型,体黑色,头部、前胸盾片、臀板黄褐色;气门线、气门上线黄色,各体节背面具黄色短横纹5~6条。(4)蛹。长24~33mm,体棕色至黑褐色,蛹体粗壮,翅芽达第4腹节后缘,触角长,腹端有粗状的尾刺2根。 [习性](1)成虫。成虫白天多隐蔽在麻荚中或麻田附近灌木丛中,黄昏和黎明前活动旺盛,多把卵产在麻株叶片背面,有集中产卵习性和趋光性。(2)幼虫。卵经6天左右孵化,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群集顶部叶背为害,把叶肉食成筛状小孔,幼虫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或以腹足、尾足紧孢叶片左右摆头,口吐黄绿色汁液。3龄后分散为害,5龄后食量剧增,每天食3~5片叶。幼虫期16~26天,老熟后爬至附近枯枝、落叶或表土中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及时查田,注意摘除着卵叶片和幼虫群聚的叶片,集中处理,深埋或烧毁。头麻收获后,第一代幼虫入土化蛹时,及时中耕可消灭虫蛹,也可在头麻收割时,留下几棵麻株,诱集幼虫,集中杀灭。(2)药剂防治。必要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