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豆枯萎病

大豆枯萎病

简 介

英文名Young soya bean Fusarium wilt异名大豆萎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镰刀菌凋萎病 大豆枯萎病是大豆的常病害,有加重发展的趋势。

[为害症状](1)整株。幼苗发病后先萎蔫,茎软化,叶片褪绿或卷缩,呈青枯状。不脱落,叶柄也不下垂。成株期病株叶片先从上往下萎蔫黄化枯死,一侧或侧枝先黄化萎蔫再累及全株。(2)根系。病根发育不健全,幼苗幼株根系腐烂坏死,呈褐色并扩展至地上3~5节。成株病根呈干枯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剖开病部根系,可见维管束变褐。(3)茎部。病茎明显细缩,有褐色坏死斑,病健部分明,在病健结合处髓腔中可见约0.5cm宽粉红色菌丝,病健结合处以上部水渍状变褐色。后期在病株茎的基部产生白色絮状菌丝和粉红色胶状物,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病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木质部及髓腔不变色。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豆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tracheiphilum Snyd.et Hans.属半知菌亚门,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等。菌丝无色,分隔。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具3~6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5~12.5)μm×(1.5~3.5)μm。

[侵染](1)菌源。该病属土传性病害。病原以菌丝体、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表越冬,病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2)侵染。菌丝经根部伤口侵入,为害维管束组织,阻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同时还分泌毒素,引起植株萎蔫死亡。

[发生规律]高温多湿条件易发病。连作地、土质黏重、播种过深、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发病重。此外,大豆孢囊线虫密度高的地和根际线虫发生重的地块,枯萎病发生也较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1.2%~1.5%的35%多福克悬浮种子包衣剂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2%~0.3%的3.5%满适金悬浮种衣剂、0.2%~0.3%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或1.3%的2%菌克毒克水剂拌种。(2)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重病地实行水旱轮作2~3年;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闲耕时,田间覆盖塑料薄膜,利用热力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2)化学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然后对病株穴喷淋药剂,防止病害继续蔓延。药剂可用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或70%琥胶肥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穴淋对好的药液0.3~0.5升,每隔7天1次,共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