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豆黑痘病

大豆黑痘病

简 介

英文名Soybean scab 大豆黑痘病造成叶枯、荚秕。重病田大豆上部病叶大量枯死,茎和荚上病斑累累。东北和华北大豆产区都有发生。

[为害症状]叶、茎、荚都能受害。叶上病斑圆形疮痂状,常发生在叶脉两侧,灰白色,后变黑褐色,叶片两边向上反卷,并变黑干枯。茎和叶柄上病斑与叶上相似,并有不明显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原]病原为大豆痂囊腔菌Elsinoe glycines Jenkin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Sphaceloma glycines Kurata et Kuri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①分生孢子盘。枕形,单生或联生于角质层下的拟薄壁组织的基质上,上密生分生孢子梗。②分生孢子梗。初无色,后变褐色,很短不分枝,顶端钝形或略尖,无隔或具1个隔膜,大小(8~16)μm×(4~5)μm,顶端着生分生孢子。③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褐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大小(5~14)μm×(2~5)μm。(2)特性: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00~250天,但若脱离病斑11~14便失去萌发力。

[侵染]病原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在田间借雨水和昆虫传播。6月份开始发病,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

[发生规律]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多雨湿度大时发病重。土壤缺肥尤其缺钾肥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病重;过度密植或株间通风不良,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秋翻土地,深埋病株残体。增施底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提高植株抗病性。(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