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玉米蚜

玉米蚜

简 介

英文名Corn leaf aphid异名玉米缢管蚜、俗称麦蚰、腻虫、蚁虫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属同翅目,蚜科,又称玉米缢管蚜;俗称麦蚰、腻虫、蚁虫等。国内发生地区相当广泛。新疆、青海、西藏未见发生报道。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另外还可为害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雀稗等37种禾本科杂草。

[为害症状]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为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春玉米蚜还会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孕穗期,成、若蚜聚结在雄花花萼及穗梗上、雌穗苞叶花丝及其上下邻叶上为害。蚜量大时,形成“黑穗”,使玉米雄花不能发育成熟和难以散粉、授粉,造成玉米雌穗出现明显的少行缺粒和“秃顶”。蚜虫分泌的大量“蜜露”下滴污染叶片,形成霉污,使玉米整株变黑,严重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无棒“空株”。

[发生规律](1)世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20多代。(2)越冬。冬季以成、若蚜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3)气候。高温干旱年份发生多。一般8、9月份玉米生长中后期,均温低于28℃,适其繁殖,此间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为害。

[形态](1)无翅雌蚜。无翅雌蚜一般体长为1.8~2.2mm。若蚜体色为淡绿色,成蚜为暗绿色,复眼为红褐色,触角6节;第3、4、5节没有感觉圈,腹管圆筒形,基部周围有黑色的晕纹,尾片乳突状,尾片及腹管均为黑色。(2)有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的雌蚜体长为1.8~2.Omm,翅展为5.5mm,体色为深绿色,头胸部黑色稍亮,复眼为暗红褐色,腹部颜色较深,近于黑绿色,腹部第3、4节两侧各有1个黑色小点;其头部触角6节,长度约为体长的~半左右;第3节触角有圆形感觉圈14~18个,呈不规则排列,第4节有感觉圈2~7个,第5节有1~3个;翅透明,前翅中脉分为二叉,足为黑色;腹管为圆筒形,端部呈瓶口状,暗绿色且较短;尾片两侧各着生刚毛2根。(3)卵。椭圆形。

[防治](1)农业防治。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拌种,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是撒施乐果毒砂,用40%乐果乳油50克/亩,对水15千克稀释后喷在20千克细砂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砂均匀地撒在植株上。或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用药量50克/亩。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喷洒40.64%加保扶悬浮剂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赛波凯乳油2 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0%康福多可溶性浓剂3 000~4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