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黍蚜

黍蚜

简 介

英文名bird cherry-oat aphid异名粟缢管蚜、小米蚜、麦缢管蚜、禾谷缢管蚜 黍蚜 P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同翅目,蚜科,又称粟缢管蚜、小米蚜、麦缢管蚜、禾谷缢管蚜。为害第 1寄主桃、李、榆叶梅、稠李,第 2 寄主玉米、高粱、麦类、水稻、狗牙根等。一种世界性的禾谷类作物害虫。国内分布十分普遍。国外分布于亚洲各国;世界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

[为害症状]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还会传播病毒病。

[发生规律](1)世代。一年发生 10~20 代。(2)越冬。北方寒冷地区禾谷缢管蚜产卵于稠李、桃、李、榆叶梅等李属植物上越冬,翌春繁殖后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3)发生因素。禾谷缢管蚜在 30℃左右发育最快,喜高湿,不耐干旱。

[形态](1)无翅孤雌蚜。无翅蚜,体长约 1.9 mm,腹部橄榄绿至黑绿色,杂以黄绿色纹,被有薄粉。触角 6 节,黑色,长超过体之半。中额瘤隆起,喙粗壮,较中足基节长。腹管基部周围有淡褐或铁锈色斑。腹管圆筒形,长 0.26 mm,末、中部稍粗壮,近顶端部呈瓶口状溢缩。尾片长 0.16 mm,有毛 4 根。(2)有翅孤雌蚜。体长 2.1 mm,长卵形,头、胸黑色,腹部深绿色,具黑色斑纹。触角第 3 节具圆形次生感觉圈 19~28 个,第 4 节 2~7 个。前翅中脉分支 2 次。第 7、8 节腹背具中横带。腹管黑色。

[防治]该蚜发生重的地区,要在苗期或拔节期注意防治虫源基地的蚜虫,穗期防治要在小麦扬花灌浆初期百株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益害比小于1∶120,近日无大风大雨时及时进行防治。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