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Maize gray leaf spot异名玉米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北方玉米产区危害性很大,是不容忽视的玉米新的叶部病害。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渐扩展成矩形。后期病斑中间灰色,边缘褐色,大小(0.5~60)mm×(0.5~6)mm,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连结成片,可使叶片枯死。潮湿时叶片两面生出灰色霉状物,以叶背居多,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1)形态。病原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maydis Tehon & Daniels,均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褐色或暗褐色,顶部屈曲,大小(50~140)μm×(4~6.5)μm,不分枝或罕有分枝,有1~4个隔膜,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无色,较直或稍弯曲,基部倒圆锥形,有脐,顶端较细,稍钝,大小(78~180)μm×5.6μm,有1~10个隔膜,多数为5~6个隔膜。(2)特性。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分生孢子才能萌发,近饱和状态或有水滴存在,最有利于萌发。 [侵染]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但在潮湿的地表层下的病残体上不能越冬。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2)栽培因素。轮作地,发病重;田间湿度大,发病也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实行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施足底肥,适时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焚烧处理。(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