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Corn smut异名玉米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为害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叶片、茎秆、雄穗、雌穗以及气生根等都可以被侵染,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瘤状物是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形成的菌瘿,它外面包有由寄主表皮组织所形成的薄膜,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成灰黑色。菌瘿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病原]病原为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DC.)Corda,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冬孢子黄褐色,球形或卵形,直径8~12μm,表面具明显细刺。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侧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梭形,无色,萌发产生侵染丝。芽殖产生的次生小孢子也能萌发产生侵染丝。(2)特性。冬孢子在10~40℃范围内均可以萌发,最低温度为5~10℃,最高温度为35~38℃,最适温度为25~30℃。在自然光照射的条件下萌发较好。在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冬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冬孢子无论在地表或土内存活期都很长。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6℃,最高为40℃,侵入最适温度为26~35℃。 [侵染](1)越冬。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表面带菌对该病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2)侵入。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植株。菌瘿破裂后,散出的冬孢子可通过气流或其他媒介,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耐旱品种,以及果穗苞叶长的品种较抗病。甜玉米较感病,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略轻。(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利于后垣孢子萌发。玉米受旱,抗病力弱,遇微雨或多雾、多露的天气,发病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干湿交替,容易发病。(3)栽培因素。连作地或高肥密植地,发病重。植株伤口多,有利于病菌侵入,容易发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0.7%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种子重量0.4%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偏施氮肥,不施用含有病菌或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粪肥。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耕作机械损伤。结合苗期田间管理,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加强水肥管理,玉米抽雄前后防止玉米受旱。拔节期至成熟期,将病瘤在成熟破裂前切除,并深埋。结合玉米收获剔除病株及病残体,玉米秸秆不要堆放在田间地头。重病区应实行2~3年的轮作。(3)药剂防治:在玉米即将抽穗时,用1%的波尔多液喷雾。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