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Cotton boll worm异名棉铃实夜蛾 棉铃虫,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低龄幼虫在顶部钻蛀嫩叶,能吐丝缚住未张开的嫩叶在其中啃食叶肉,使叶片仅剩叶膜形成透明状;3龄后蚕食叶片,可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一般损失叶片15%~20%,重者损失5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 [发生规律](1)世代。由北向南年发生3~7代,在辽宁、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等地每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华南地区年生6~8代,世代重叠。(2)越冬。以蛹在寄主植物根际附近的土中越冬。(3)时期。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3)时期。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上中旬为发生盛期。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害期,第1代成虫发生期6月中旬。长江流域5~6月份第1代、第2代是主要为害世代。 [形态](1)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头胸青灰或淡灰褐色。前翅青灰或淡灰褐色,或微菇色,基线为双线,不清晰,亚基线为双线,褐色,呈锯齿形,环纹圆形,有褐边,中央有一褐点;肾纹有褐边,中央有一深褐色肾形斑,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2个褐色纹;中横线褐色,微呈波浪形,自中室下角内斜至后缘,外横线为双线,锯齿形,向外各齿尖外缘均有白点,亚外缘线锯齿形,与外横线之间褐色,呈一明显宽褐色带,端区各脉间有小黑点。后翅灰白色或褐色,翅脉深褐色,端区棕褐色,较宽,外缘在肘脉间有淡褐色斑,缘毛灰白色,基部有一褐线,后半部不明显。腹部背面青灰或淡灰褐色。(2)卵:半球形,0.44~0.48mm,高大于宽,纵棱达底部,每两根纵棱间有一根纵棱分2岔或3岔,中部有纵棱26~29根,纵棱间有横道18~20根。初产时乳白,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3)幼虫:多数共6龄,个别5龄或7龄。1龄体长1.8~3.2mm,头宽0.21~0.28mm。头纯黑色,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表线纹不明显,臀板淡黑色,三角形。2龄体长4.2~6.5mm,头宽0.38~0.46mm。头黑褐色或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缘各出现1淡色纵纹,体表背面和侧面出现浅色线条,臀板浅灰色,三角形。3龄体长9~12.2mm,头宽0.59~0.79.头淡褐色,出现大片褐斑和相连斑二点,前胸背扳两侧绿黑色,中间较淡,出现简单斑点,二纵纹明显,气门线乳白色,臀板淡黑褐色,斑纹退化变小。4龄体长10.4~16.8mm,头宽1∶10~1.27mm。头淡褐带白色,有褐色纵斑,小片网纹出现,前胸背板出现白色梅花斑,体表出现黄白色条纹,臀板上斑纹退化成小纵条斑。5龄体长16.5~29.0mm,头宽1.44~2.06mm。头较小,往往有小褐斑,前胸背板白色,斑纹复杂,体侧3条线条不清楚,臀板上斑纹消失。6龄体长30.8~40.2mm,头宽2.56~2.80mm。头淡黄色,白色网纹显著,前胸背板白色,斑纹复杂,体侧3条线条清晰,扭曲复杂,臀板上斑纹消失。老熟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大致可分为5个类型:①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②体色黄白,背线、亚背线淡绿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黄白色。③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淡黄色,毛突绿色。④体色绿色,背线、亚背线深绿色,气门淡黄色,气门上方有一褐色纵带。⑤体黄绿色、暗紫色和黄白色相间,背线黄绿色,亚背线暗紫色夹杂黑褐色,气门上线和下线白色,气门线黄白色,毛突黑色。(4)蛹:长14~23mm,纺锤形。初蛹为灰绿色、绿褐色或褐色,复眼淡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有光泽,复眼褐红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雌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8节,与肛门距离较远,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腹面第9节,与肛门距离较近。 [习性](1)成虫:成虫多在19时至次日凌晨2时羽化,羽化后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隐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在开花植物间飞翔吸食花蜜,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对新枯萎的杨树枝叶等有很强的趋性。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配,2~3天后开始产卵,每雌终身可产卵1 000粒左右,最多可达3 000余粒。卵散产,喜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产卵部位一般选择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卵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2)幼虫: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食幼蕾。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转移时间多在9时及傍晚17时左右。3龄要以上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老熟幼虫一般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从植株上滚落地面,多在落地处寻找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幼虫历期在25~30℃时,17~22天。老熟幼虫在3~9cm处的表土层筑土室化蛹。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5%~90%。蛹发育历期20℃时为28天,25℃时18天,28℃时13.6天,30℃时9.6天。 [防治](1)农业。不间作棉花、番茄等棉铃虫嗜好植物,以免招引成虫产卵。在棉铃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在第1代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内插杨枝把,诱集成虫,早晨予以捕杀。(2)物理。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每亩安300瓦高压汞灯1只,灯下用大容器盛水,水面撒柴油,效果比黑光灯更优。(3)药剂。在卵孵盛期或幼虫低龄期喷Bt菌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200~3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600倍液,或50%来福灵乳油3 000倍液,或40%辉丰1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3次。药剂应注意轮换使用。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