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Rice weevils异名稻鼻虫、稻象虫,俗称钩鼻子虫 稻象甲乳油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属鞘翅目,象甲科。全国各产稻区。为害水稻、棉花、瓜类、甘薯、番茄、麦类、玉米等。 [为害症状]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 [发生规律](1)世代。浙江每年发生1代,江西、贵州部分1代,多为2代,广东2代。(2)越冬。一代区以成虫越冬,1、2代交叉区和2代区也以成虫为主,幼虫也能越冬,个别以蛹越冬。幼虫、蛹多在土表3mm深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埂、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3)时期。江苏南部地区越冬成虫于翌年5~6月产卵,10月份羽化。江西越冬成虫则于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下旬一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幼虫于7月底至8月上中旬孵化,部分于10月化蛹或羽化后越冬。一般在早稻返青期为害最烈。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于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 [形态](1)成虫。体长5mm,体黑褐色,密布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呈稍向下弯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黑褐,末端膨大。每鞘翅上有纵沟10条,在第2、3条纵沟靠中央之间有一长方形小白斑。小盾片圆形,其前方有一白色短纹。(2)幼虫。幼虫长1~9mm,头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多皱纹,第2至第7腹节背面两侧横皱末端各有1小刺。蛹长约5mm,灰色,腹面多细皱纹。末节有肉刺一对。(3)卵:卵长0.6~0.9mm,椭圆形,略弯,初产无色,后淡黄,半透明,具光泽。 [习性](1)成虫。越冬成虫寿命长达7~8个月。成虫羽化后仍暂停留在土室内,以后外出活动,以傍晚活动最盛。傍晚时交尾最多。早晨傍晚和阴雨天多栖于稻株上部,晴天则多潜伏于稻丛基部。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一受惊动即坠地。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处的假茎,被害心叶抽出后,轻者出现一列横排小孔,重者稻叶折断。成虫用口吻在离水面1基叶咬一小孔,产卵其中,每孔有卵1~10多粒,多为3~5粒。(2)卵。期5~6天。室内观察,孵化率达100%。(3)幼虫。一代幼虫60~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幼虫孵出后停留在叶鞘内数小时至1天,然后沿着稻株潜入土中,聚居于土下3mm处的稻根周围为害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的表土下3mm处筑土室化蛹。(4)蛹。一代蛹期6~10天 [防治]防治稻象甲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是关键,配合草把诱杀,进行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2)物理防治。成虫喜食甜食,将稻草扎成30左右长的草把,洒上红糖水,并在每个草把中放入5~8个糖果,傍晚均匀放入中稻秧田中,放草把300个左右/ hm2,次日清晨收集草把捕杀成虫。(3)药剂防治。在稻象甲为害严重的地区,已见稻叶受害时喷洒20%象甲净乳油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