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简 介

英文名Wheat loose smut 小麦散黑穗病该病在我国冬、春麦区普遍发生,普通年份发病率1%~5%,严重年份可达10%~15%。

[为害症状]散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小穗畸形,偶尔也为害在茎和叶片。病株比健康植株稍矮,抽穗略早,带菌植株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成为黑色粉末,被侵害的子房和颖片发育成冬孢子堆。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在抽穗前内部就已完全变成黑粉,所以俗称黑疸、乌麦、灰包。在病穗抽穗时,薄膜破裂,孢子随风飞散,病穗只残留穗轴,在穗轴的节部还可以见到残余的黑粉。后期的病穗仅残留曲折的穗轴。

[病原]病原为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 (Jens.) Rostr.。(1)形态。厚垣孢子球形,褐色,一边色稍浅,表面布满细刺,直径5~9μm。(2)特性。该菌有寄主专化现象,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染大麦,但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厚垣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5℃,以20~25℃最适。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胚部越冬。带菌种子是唯~的初侵染菌源。(2)侵入。小麦散黑穗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季中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播种后,潜伏在胚部的菌丝体也开始萌动,菌丝随着小麦的生长点伸长而向上蔓延。到小麦孕穗期间,菌丝体在整个穗部迅速发展增殖,破坏花器并耗尽其营养,形成厚垣孢子。成熟的厚垣孢子随风吹散,落到健穗花器上,24小时内即可萌发产生先菌丝,然后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菌丝一般由小麦雌蕊柱头侵入,经花柱进入子房,穿过珠被,到达胚珠。入侵的菌丝并不妨碍子房和胚的生长发育。当小麦种子形成时,菌丝已进入胚部和子叶盘,随着小麦种子的成熟,菌丝的胞膜略有加厚而进入休眠状态。

[发生规律](1)菌源。种子带菌率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种子带菌率高发病就重。(2)气候因素。小麦扬花期,空气湿度大、多雾或经常下小雨,则有利于病害发生,当年种子带菌率就高,第二年发病就重。但大雨易将孢子淋落土壤中,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风有利于病菌孢子的飞散和传播。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种子田,选用无病种子。小麦抽穗前,加强种子田的检查,及早拔除残留的病穗,以保证种子不受病菌侵染。(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关键。①变温浸种:先将麦种放在冷水中浸4~6小时,然后将麦种放到49℃的热水中浸1分钟,最后放到54℃的热水中浸10分钟,取出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后捞出晾干。此法杀菌效果好,但要求严格掌握规定的浸种温度和时间,温度偏低效果不好,温度偏高或时间过长会损坏种子发芽。②温汤浸种:先将麦种放在冷水中浸4小时,随即投入55℃的温水中浸24小时,取出晒干后播种。③药剂拌种:药剂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4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以使用种子重量0.1%的2%戊唑醇种衣剂拌种。此外,还可以用1%石灰水浸种,气温在35℃时浸1天,30℃时浸1~2天,25℃时浸2天,20℃时浸3天,水面结成的石灰膜不要弄破,浸过的麦种摊开晒干后播种或贮藏。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