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叶鞘腐败病

水稻叶鞘腐败病

简 介

英文名Rice sheath rot异名水稻鞘腐病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发生较多,尤以中稻及晚稻后期发生最为严重。杂交稻及其制种田发生普遍。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

[为害症状]幼苗染病,叶鞘上出现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水稻孕穗期,剑叶叶鞘发病,病斑初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来,小斑相互融合,形成云纹状病斑。病斑可继续扩展至叶鞘大部分,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发病稍轻的病穗,则呈包颈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状霉,剥开剑叶叶鞘,可以看见菌丝体及粉状霉。

[病原]病原为稻帚枝霉Sarocladium oryzae (Sawada) W.Gams.et Webster,属半知菌亚门帚梗柱孢属。(1)形态。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有1~2回分枝,每回分枝3~4根,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柱形至椭圆形,大小(3~20)μm×(1.5~4)μm。(2)特性。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适温为25~30℃,适宜pH值为3~9,其中pH 5.5最适。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产生孢子有抑制作用。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种和病稻草上越冬。(2)侵入。病菌可借气流或小昆虫、螨类等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从伤口、气孔或水孔等侵入,进行再侵染。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孕穗期降雨多,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于发病。(2)农业防治:早稻及易倒伏的品种,发病重。氮肥施用过量、过迟,或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昆虫及螨类多的田块,易发病。田间湿度高,通透性差,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石灰水浸种,早稻在10~15℃时浸种6天,晚稻在20~25℃时浸种1~2天。也可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浸种20~24小时,捞出洗净、催芽、播种。还可以用40%多菌灵胶悬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采取旱育稀植技术。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沙性土要适当增施钾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3)药剂防治:结合防治稻瘟病可兼治本病。必要时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丰米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相关版权声明

肥料图片

产品溯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