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

简 介

英文名Rice akagare异名熬苗、坐棵 水稻赤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发病稻株常并发胡麻斑病,加重为害,延迟水稻生育期,严重时减产30%以上。

[为害症状]受害植物矮小,分蘖少而小。(1)根。根系呈深褐色,夹有黑根。以后枯死,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呈赤褐色,软绵状,无弹性,有的变黑、腐烂,白根极少。(2)叶。上部叶片挺直,与茎夹角较小,病株嫩叶通常呈深绿色或暗绿色。稻株进入分蘖期后,老叶上呈现褐色小点或短条斑,边缘不明显,并自叶尖沿叶缘向下焦枯。到分蘖盛期,则在叶片上出现碎屑状褐点,进一步发展成不规则形,以后斑点增多、扩大,叶片多由叶尖向叶基部逐渐变黄褐色枯死。发病严重时,远望全田稻叶如火烧状。病株多从下部叶片呈现症状,逐渐向上叶发展,但新叶往往保持绿色。叶鞘发病和叶片相似,产生赤褐色至污褐色小斑点。

[病原]生理性病害。

[发生规律]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以缺钾和土壤环境不良为主要因素,在土质粘重、排水不良、耕作层糊烂的稻田,以及山区冷浸田,往往,发病重。水稻插后遇气温骤降,持续时间较长,或突遇高温,引起水稻生理失调,发病也比较严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增施磷、钾肥。采取水旱轮作,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早稻移栽后要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发病后每公顷喷施硫酸锌22.5~3千克。另外,增施磷钾锌肥。

相关版权声明

肥料图片

产品溯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