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rice water weevil异名稻水象、美洲稻象甲、伪稻水象 稻水象甲,学名: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 hel。属鞘翅目,象甲科。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一种危险性害虫,一直是亚洲及我国的植物检疫对象。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河北唐山市、台湾地区检过该虫。近年来辽宁省稻水象甲大发生,面积约在2万hm2,已成为辽宁省水稻发生最普遍和为害最重的害虫。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70%。辽宁、河北、湖南、福建等省,并且正逐渐蔓延。 [为害症状]稻水象甲以成虫及幼虫为害水稻,尤以幼虫为害最烈。成虫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或幼苗叶鞘,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表皮,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长条斑的宽度为0.38~0.8cm,通常为0.5cm,长不超过30cm,两端钝圆。低龄幼虫在稻根内蛀食,为害根部呈孔洞,使植株黄化枯萎,高龄幼虫在稻根外咬食。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年生1~2代。(2)越冬及虫源:成虫山上草地、地坎田边、房前屋后、沟渠、枯枝落叶下、浮土中、虫穴及土缝内越冬。稻水象甲属越冬虫源直接成灾的害虫。 [形态](1)成虫:雌成虫体长约3mm,体表被覆浅绿色至灰褐色鳞片。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大口瓶状暗斑由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1黑斑,触角赤褐色,索节6节,棒基处无毛,棒端密生细毛。前胸腹板上无沟,中足胫节生有白长毛。稻水象甲成虫主要鉴定特征是:前胸背板自端部到基部具1黑色鳞片组成的广口瓶状的暗斑;触角棒节1光滑,棒节2、3密生细毛;中足胫节两侧各有1排长的游泳毛;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1个不分叉的钩状突起。(2)卵:珍珠白色,圆柱形,稍向内弯曲,两端头为圆形,长径约0.8mm,短径约0.2mm,长为宽的3~4倍,肉眼几乎看不见。(3)幼虫: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体长8cm,白色,在第2腹节至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突起。(4)蛹:蛹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5)茧:老熟幼虫在附着在根部上的土制茧中化蛹。土茧形似绿豆,长径4~5mm,短径3~4mm。 [习性](1)成虫:越冬成虫翌春成虫开始取食杂草叶片或栖息在茭白、水稻等植株基部,黄昏时爬至叶片尖端,在水下的植物组织内产卵,产卵期1个月,产卵量50~100粒。 主要通过运送稻草等进行远距离传播。成虫通过飞翔或借水流也能蔓延。幼虫阶段的稻水象甲最具破坏性,每逢灌水或雨季,褐色的小甲虫就潜入田中。水越深,稻株所在处水越浅,就越吸引成虫。该虫为孤雌生殖,在稻田淹水之后,大量的雌虫产卵,导致大量幼虫产生。具有迁飞、趋光、群居、潜泳、钻土、趋嫩及假死等习性。新羽化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稻水象甲具有较强的迁飞习性,一次飞行可达4~6km;越冬成虫如遇适宜气温20~27℃、3~4级顺风情况下,远程传播可达100km以上。(2)幼虫: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经1~3天钻蛀取食后,离开叶鞘掉入土中,由于幼虫无足,只能在泥浆中缓慢移动,后蛀入根内为害。幼虫有转株为害和群集为害的习性,常在一株水稻根部可发现几头,多至几十头幼虫。幼虫在株间移动距离可达30~40cm。老熟幼虫身体卷缩,结一个光滑的囊包住自己,形成一个附着根系的、不漏水的土茧,并在其中化蛹。 [防治](1)植物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2)农业防治:①提倡秋翻地,条件许可,宜提早泡田,整地后立即移栽。②推广种植合适的坝埝作物。③齐泥低割,春季处理好稻草。④在水稻返青分蘖期和穗期,排水湿润管理和淹水深灌相结合,干湿交替管理水分,对多数害虫具有控制作用。⑤平衡施肥,适量施氮,可以使水稻生长老健清秀,能大量减少害虫在稻田的落卵量。(3)药剂防治:返青分蘖期应在干湿交替管水的基础上,于水稻移栽后半月内进行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20%象甲净乳油,是目前国家登记在防治稻水象甲惟一的农药,防效可达99%。用量为750ml/hm2。秧田和早稻田的越冬成虫用20%三唑磷乳油 1 500ml/hm2,或40%毒死蜱乳油 900~1 200ml/hm2,或20%稻乐丰乳油 1 500ml/hm2,或50%杀螟松乳油 1 500~3 000ml/hm2。本田可用20%除虫脲JG 300~4 500ml/hm2,或10%多来宝JG 1 200~1 500ml/hm2,或20%稻乐丰乳油 1 5OOml。以上药剂均对水750kg喷雾。